从十九岁生日的前夜,到如今论文写完后花一天时间弄好了BLOG的所有,感觉是从信息组退出以来的一次重生,对代码和新的世界重新燃起的一份热情。
仔细想来,可能是一种最初的热情支撑着自己吧,在一顿轮回过后,终究在模糊的远方看到一束光,名叫梦想。
总是在寻我之愿望。
它不应该是被这个世界局限,也不应该为他人的眼光负责。但这个世界有的时候太过疯狂,它总是让你看到自己努力也到达不到的地方,也总是给你一种虚幻的感觉,好像一种不违法的毒品,那种满足感,或者说舒适圈,让人裹足不前。在无能的阴霾和被认可的自信之间的摇摆,或许就是人生的过程。
而倘若将这些,随遇而安的感想记录,存储在一个,或许并不为人所知的世界里,或许是一件有些可笑,但也绝对严肃的事。电子技术的发展,让电子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手写,当想到十年后,我们看待的不是一张泛黄的纸张,而是清晰如昨的相片与文字,它是如此想要让你记住一些信息,而我们所怀念的,是一些信息,还是一种回忆、一种心境、亦或是, 一种知识?
总是在寻我之意义。
追问世界的意义,也就是在追问人生的意义。我们所习惯的一套话语体系,仔细想想却仿佛是由某种外力强加,就像真理部无止境的删节与重写,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所知是否是真实,与此同时,我们自己,又是否是真实?或者说,有着意义。
当然可以用许多语焉不详,或者是充满意识形态色彩话语来搪塞,但问题在于,这些是否是正确,或者说,有意义的。差异让人产生着思考,而有些思考仿佛深邃,但难以描述,以至于像强词夺理,而外表上的神秘莫测,往往是为了掩饰内里的空虚。深知目前的自己仍然是“无知的自信”,或者是在向“有知的混沌”过渡,那种追寻“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过程,对,一切都是一种过程,让人有着一种难以捉摸的,十分个人的,收获。
一切似乎都有关个人,我们仿佛都是世界上一个无序运动的原子,当真正观测其时永远只会有一个看似唯一的结果,但那是瞬息万变的,我们能够做的,或许是通过这一个个的社会截片,回应自己的内心,协调自我、他人与社会。
希望这能成为一个起点,理性而不盲从,思考但不论争,在曲折中前进。
February 17,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