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
真正的孤独,是在互不关爱的拥挤热闹之中。
——余秋雨
Poem
踏莎行·春暮
[宋]寇凖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春色正好的时候,也能够想象春暮的萧索,就像秋天的黄叶,漫天飞舞,只不过几天。
从概括性的词语,景中含情,以动衬静;到默默的透露出一种闺怨、相思之情。素淡清丽,青春易逝。
Excerpt
说明一个事实有何效用,并不等于说明这个事实是怎样产生的和为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因为事实产生的效用虽然要以事实的特有属性为前提,但效用本身并不能产生事实。我们对某些物的需求,并不能随心所欲地使这些物适合我们的要求,所以它也不能从无中创造出物来,使之存在。使物存在的是另外的原因,我们对于物所呈现的效用的感觉,可以大力激励我们使这种原因发生作用和产生效果,而不能凭空造出这种结果。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如果完全跳脱出原文的语境,冥冥之中“功能分析”与“因果解释”,更多的似乎是一种对于结果和过程的两种偏重。在现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所有的东西最终只能通过一个无力的结论来描述, 而我们在这之中所拥有的快乐,我们本应拥有的那一份质朴的追求,在物质化的计算中,灰飞烟灭。
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简单的去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所有的思想背后都有其渊源,而这种强烈的假设,并不一定会被我们认同,哪怕我们不假思索的引用这个概念,去分析当下的现实。我们对很多事物其实是无知的,甚至说有一种先入的偏见,例如对马克思无理由的崇拜,对现今社会事实的片面思考。尽管我们终究没有办法完全认识一个事物,但是我们所获得的那种具有普遍性的感觉,却是人的理性所带给人们最绚丽的闪光。我们无所不至,却又停留在原点。逐渐与世俗隔离,却又依托于现实的物质。
或许这就是人的自相矛盾。
Comments
仿佛是时间显得错乱,被不同的事物困扰在不同的环境之中,逐渐变得沉沦,希望是最后的归宿。
每个人都会面临无数的选择,尽管有的时候,做出选择的机制是如此的机械。我们或许不能“用爱发电”,但那种对于自己的未来,最淳朴与对简单的想法,或许怎样都是值得铭记与敬重的。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不论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怎样优渥的环境中,永远会感到生活的痛苦无往不至。我们总是会去看到那些我们还没有的东西,停留在一种碌碌无为的幻想之中,但一切都是现实的,尽管我们或许永远无法把握住它,但那种单纯的想法与信念,或许最终会成为我们的“初心”。
March 15-16,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