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
我就是我,不是别人,
这于我乃是一份重要资产。
——村上春树
Poem
“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王禹偁的诗歌淡雅飘逸,明白晓畅,以动写景,借助通感:山无言,人惆怅,以画入诗,悠扬婉转。“数峰无语立斜阳”,一句真是能触动在城市里,每天能够望见香山,但永远不知道他真正是什么模样的人的心灵。那种淡淡的惆怅和不知所起的思乡之情,就是在美景中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吧。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Excerpt
对人的本性的顽固拒绝
战争不正是剥夺了人的面孔和脑袋吗?
突然从火与血的烟雾中跳过他的面前,仿佛爱情那羞涩而苍白的身体
爱情就是疯狂的,否则就不是爱情
睡眠对于他来说不是生命的反义词;睡眠对他来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一种梦。他从一个梦转到另一个梦,就好像从此生命到彼生命。
克萨维尔知道他忘记了名单,知道他应当弥补这错误
他没有放慢脚步,他积聚了自己所有的力量使感官处在清醒的状态,他在努力地驱走要命的幻觉。但是没有用,音乐一直在她耳边回响着,仿佛是为了向他宣告末日的来临,仿佛是为了替这斗争的时刻固定上死亡的黑帆。
但是他为什么要如此强烈的抵抗这幻觉了?难道他不是在盼望着死亡的伟大能够让他屋顶上的前进的脚步变得让人难以忘却,变得伟大?而仿佛预兆般在他耳边回响的葬礼乐曲难道不是他勇气的最好伴奏吗?他的战斗就是他的葬礼,而他的葬礼就是他的战斗,他的生与死如此完美的结合,这难道不是异常崇高吗?
不!让克萨维尔感到害怕的不是来向他宣告的死神,而是他不能用自己的感官为此感到骄傲,是不再能够(他同伴的安全都如此依附于他!)感觉到敌人暗处陷阱,因为他现在满耳朵都是葬礼进行曲的忧伤旋律。
他的体内浸淫着这风暴,活着的人在悲哀,金发姑娘的死亡,他觉得体内充满了他们的存在,就像是一颗在他体内生长的树;他感到自己在成长,而它原本这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对他而言此时不过是一种伪装,一种矫饰,就好像是一个朴素的面具
——[捷克斯洛伐克]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第一次用摘抄的书的名字命名,只是简单的感觉这本书象征着某种梦想,或者说期望。不论书的内容如何,这种希望就是世间最可宝贵的东西了。这本书有些长,内容也有些意识流,但那种将严肃的政治性和历史性的叙事与个人的情感和性爱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最能看出小人物在历史风暴中随波逐流的痛苦。东欧的故事是复杂的,爱国主义是虚幻的,那种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对思想的渴望,终究没有敌过最为原初的欲望。
所以,人还是人吗?
Comments
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情感,被别人信任到无以复加,用之前的成功去麻痹自己,去面对前行的一个个沟壑。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逃避, 还是一种过度透支自己的未来。
这八十多天是如此漫长,仿佛让人看不到未来,我不知道自己的过去是如何被埋葬的,但是他又这么短,短到过完这几十天,就又过了一年,我们的身份会发生又一次的转变,在别人称羡的目光里,知道自己的无知。
在赞誉声中,总是需要保持自己的清醒。尽管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在尝试着窥探,甚至是羡慕别人的生活,但是终究回去走上一条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道路。感性流于形式,理性尚未到达,在这种真空之中,唯有知识能够救赎,这种迷惘,也只有自己,通过努力,才能找得到方向。
每一天的太阳都是这么好,但每一天都需要去寻找阳光驱散阴霾。
尽管就是一墙之隔,但还是要走出去,才能看到这美好的世界。
尽管我们对这世界是如此失望。
我特别害怕自己变得清醒,因为那意味着要直面不确定的现实。尽管这现实有很多种阐述,但终究只会有一种可能。没有可能性的未来是不值得期望的,那也不能叫做未来;没有不确定性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因为我们就是社会机械里的一颗螺丝钉。我们在各种关系中泅渡, 去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去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或许我们不会知道什么是价值判断中的“好”,但是我们至少明白,自己追求与努力的方向。
我宁愿相信功到自然成。
March 30-31,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