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墨蓝色的卫衣,它裹紧了怕

Sentence

人们拥有的金钱是自由的工具,追逐的金钱则是奴役的工具
——《忏悔录》

Poem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春暮,或者说夏初。
  我不知道北方有没有春夏。
  季节,后者所时间,仿佛被许多的外部事物所压迫。就像于丹说的,我们太忙,以至于忘记了夕阳的场景与色彩。
  我们触手可得的美好,仿佛竟是如此不寻常。
  我们在高强度的输入和输出中,仿佛变成了这个社会,或者说,思想之中,最微茫的反射望远镜。
  期望着捕捉这个世界微小的声音。
  或者说真实。
  最终,或许终究会去回到中庸,去拥有一种“用舍行藏”的心境。


  这首词给人第一个感受就是色彩的鲜明变化与对比,特别是明暗的,光影的对比,让人仿佛能够幻想着一个午后,坐在图书馆,或者是躺在草坪上,看天空中云卷云舒,看一本闲适的书,风将书页一页页翻过,在具有空间距离感的世界中,去经受,一种对故国、故人的不绝如缕的思念。
  只有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这个世界名誉,或者赞誉的打扰,能心无旁骛地去思考、去阅读,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生命脉动吧。
  它过于微弱,以至于稍纵即逝,但它有时刻与生活共振,去维持一种最微茫的确定和底线,去给予我们能够把握到的幸福与幸运,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也保有我们的一方世界。
  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抓紧时机,借诗酒自娱

Excerpt

  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况弱者乎?观其意,教者若特设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有不受者则罚之。智力过人者,则令加读某种某种之书,甘言以餂之,厚赏以诱之。嗟乎,此所谓贼夫人之子欤!学者亦若恶此生之永年,必欲摧折之,以身为殉而不悔。何其梦梦如是也!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最近一直在做史纲讨论课相关的资料收集,发现历史的现实,在一本书里,或者还是一套话语体系之中,可能只有一种解释与面向,但是当我们将不同的事实组合起来,将不同的历史叙述进行对比,能够发现历史实际上就是我们已经逝去的生活,历史的人是有血有肉的,历史的真实可能只有一个,但是真理却永不唯一。历史可以被人利用,但终究不能够被限制——这才是它成为一门科学的原因。
  丹尼斯照进现实,我们或许会发现历史与现实之间原来有如此多的联系与巧合,不论是从自身,还是从历史发展的潮流上来看,那总队现实的思考和反抗,一直留存在青年人的血液里,这是这个社会活力的哀怨,同时在保守主义的世界也是不稳定因素的来源。
  合久必分,历史永远是不会停滞的,人们的需求不断更新,社会生产不断发展,所有看起来理所当然、牢不可破的,在历史的洪流里,只是一块小小的礁石。
  我们既幻想着世界,也改变着自身。

Comments

  天空,无尽的白云延伸
  五一假期的开始,是从惨白的太阳升起,到飞机直冲云霄开始的。
  是一种对不确定性的理解和把握。
  但是这早已耗费了人太多的心力
  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和大致的航向,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白脚下的路,一个个阶梯,只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才能逐步接近,现在看起来遥远的远方。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故事,现在我们所拥有的集体,只是给予了我们一种微弱的现代化的联系,一种标签化的共同体体认。
  我们在不同的集体与鼓励的个人中来回摆动,尽管我们是社会化的个人,但是终究还是有孤独的面相。
  在孤独,或者说独处的时光,尝试着去与大师,或者说历史对话,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与提升的过程。
  或许还是自己太浮躁了吧。
May 2,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