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爱太熟悉,让人差点忘记

  雨,豆大的雨,霹雳的雨。

  北京的初夏,天气总是让人难以捉摸。
  但是也正是这样酣畅的雨,曾涤荡世间的污垢。
  但是这雨,往往只是在深夜落下。
  一两点的时候,听见雨滴落下的声音与对面宿舍楼的灯光一齐落下
  听着键盘敲击的嘀嗒声与室内的鼾声相映成趣
  ——这是比任何音乐更能描绘出的奋斗的模样
  只是希望,你不是在假装努力。

青春无限大 雅礼绽光芒
任风吹雨打 喜悦和彷徨
我们要坚强 别失望
我们渴望梦想 灿烂的成长
……
执礼为中华 宇宙怀胸膛
共筑中国梦 蓝色多晴朗
社团节来了 多渴望
由礼则雅 因梦而蓝的力量
举世无双
……
就算再大的风浪 挡不住勇敢向往
努力往前飞往前飞 我们不会再迷惘
曾经还稚嫩的肩膀 变得那么坚强
相信 雅礼 是最好的成长
——雅礼中学第十四届社团节主题曲《向梦想出发》

  其实只是在一个并不想做其他事情的夜晚突然打开了音乐播放器的随机播放功能,从而听到了一首首极能够勾起回忆和想法的歌曲,想起来,下周五就是高考了,一年之前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未来未来的时刻,动荡又彷徨。谨以此文做一小结。


  在未来不确定的时候,或许就会尝试去过去寻找温暖,这种温暖是确定的,就好像《蒂迈欧》中火元素对感觉器官的刺痛一样具体可感,是一种具有确定性的存在。但是我们都会发现只有这种刺痛,才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才能让人感受到自己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活着的存在。在一个个漫长,而静谧的夜里,总是有种旋律让我们感动,总是有一种思绪萦绕在大脑中,无法挥去。
  但是,总是需要给这种情愫找到一种源点,让人感受到一种坚实的感觉,而非对现实的解构与消无,而现在,又是一年高考时,与现在最为相关的,莫过于高中的记忆。

她住在七月的洪流上
天台倾倒理想一万丈
她午睡在北风仓皇途经的芦苇荡
——陈粒《历历万乡》

  如果说,社团节是雅礼学生活动的最为上药的光华,那么在这光芒之外的积蓄与准备,构成了高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哪怕,高一的记忆,在高三尝试回忆的时候,就已经似乎神奇地被抹去了,只有不可更改的现实提醒着我,那段日子是如此真实。
  就像当时十分热门的《看见》里的一句话一样,“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我们无法改变地接受了历史的结局。


  《历历万乡》是官姿慧在高三的时候推荐给我的,或许我也不是非常习惯去搜罗一些小众歌手,更为确切的地说,在初中的一次合唱比赛之后,音乐似乎就对我而言,使只可远观而不能亵玩的事物。在漫长的日子里,记忆仿佛停留在五六年级的时刻,音乐默默地过时,同时也默默地留下了回忆。仿佛这就是信息化时代给我们产生的最初的记忆和沉淀。
  事件,或许还要回到初次遇见雅礼的一月,一个似乎波澜不惊,但是它的寒冷却也是可以存在人的记忆里中的日子。
  仿佛一切都是在命运的洪流之中,仿佛只是稍微加上了一丝外力的影响,就已经能够完全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在这种转变之中,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面临着许多的权衡取舍,但是现在来看,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云淡风轻。
  那一条繁忙的京广线,成为了接下来三年绕不去的交通方式。
  理想像条大河,推着我们前进。

不停地追赶着
不确定的未来
是谁在呼唤着我
带着我飞过时间海
这世间早已不是每个人都依赖
太多的道理不是每个都会明白
至少还有每一次相遇
值得我们去期待
——易烊千玺《恒温动物》

  在高中的经历,有的时候看看,变成了个概念化的描述之后,或许还有一些梦幻。
  凭借着入学考试第七的成绩,心中怎么说都还是有一些优越感的——当然现在不能去推测过去。
  竞赛波澜不惊,我当时完全没有感受到这件事情能够带给我的意义,只是随波逐流的,每天做完规定的题目,去知道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知识——或许这被称为“信息”更为贴切。
  在那段时光里,我逐渐养成了写周记的习惯,一方面是完全不知道竞赛的压力,一方面也是当时对语文老师的崇拜,或者说敬仰——在当时读的很多书,现在还在我的语料库中鲜活而生动。而我也是从那时开始,逐渐感受到了一种书籍带给我的乐趣,也是从这时开始,感受到了一种人设的力量——不论是当时鬼使神差的当上了卫生委员,或是在竞赛组中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随着时间的流逝,长沙的太阳逐渐减少,而我的世界也逐渐摇晃。
  这与很多同在压力学习的同学不同,基本上我的时间能够被两种互相不融合的时间占用,从而任何一种都能够成为另一种事情的借口。当然,提醒我这一点的,还是绝对的成绩——从7,19,34,到158,237,我忽然在生命中,第一次感到原来学习这件事情并不是由我掌握的。而与此同时,对竞赛的乐趣,也随着越来越学不懂的知识和时常的惨淡分数所消解。

当我还徘徊不定
忽然间失去了勇气
你已在下个路口 点上满天星
照亮我未知的 旅行
——王源《天使》

  转折,是漫长而又煎熬的,但是真正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却又是十分正常,甚至有些理所应当的了。
  谁也没有想到,时间的大河能够转向地如此之快。
  在这之前的日子,似乎语文和英语成为了我的最爱,越来越丧失着对一切的理工科的兴趣——除非能够像《上帝掷骰子吗?》那样有趣而让人觉得获得了信息。
  你会发现,人的记忆真的是有选择性的。
  例如那段时间,真的就像从现实之中消失了一样,甚至那之中的唯一一抹亮色——去北京参加作文比赛,也是那样容易被人遗忘。
  其实说起比赛,更多的只是去寻找一个放空自己的空间吧——我第一次进入了清华大学,也认识了一些,之后会不断在高中产生交集的灵魂。
  其他的日子,或许早已被黑暗填满了吧。
  只是我忘不了那个雨夜,尽管我并没有刻意的去记忆。
  上完一节正常的培优,我随着英语老师到了办公室,聊了恒久,从培优到雅思(谁知道这是不是我高二考雅思的冲动来源呢?),再从英语到了生活。
  ——我忘不了当我向老师表明家庭情况时她理解的眼神。
  给予了不善与人打交道的我踏出舒适圈的勇气。
  ——温柔乡是英雄梦,此言非虚。
  之前我目送着太多的人进进出出这个班级,始终记得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对于你们之中的很多人,我并不会成为你们三年的班主任”。
  一语成谶。
  尽管这只是叙述了一个事实。
  随后的一切发生的特别自然,尽管或许超出了很多人的期待——又有多少人真的在乎你一个人的离开呢?
  从机房走出来的那一刻, 天是如此的明媚。
  我翻开被自己仔细保存的《思想政治》书,忽然感受到了一种力量。
  我记得那一个个只有两个人的晚自习,自己做完了《高考必刷题》的所有选填和《五三》所有学过的部分。
  我仿佛找到了方向,指引着人走向文科教研组办公室,一次次的敲开门,逮住一个老师就问,不在乎是否熟悉。
  这或许才是学习知识吧。
  熙熙攘攘的过道,从第四节课到中午吃饭,很难说他没有坚定我的信心。
  据我的班主任回忆,那个时候他看到我比以前“快乐了许多”。
  我甚至都没有觉察。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
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
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
——邓紫棋《后会无期》

  随后,每周一节的政史地课就成了我的主场——班上大部分到当然是不关心这些课的,比起这些,弄懂狭义相对论或者LCA明显更为有用——或许只有而无用的灵魂就是这样来的吧。
  当时的我还为他们感到可怜——这些知识那么有趣,为社么就不能听一听呢?
  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
  从踏出这一步开始,就没有办法回头。
  这世上除了我,还有千万个你。
  第一次感受到一种超离传统评价体系的存在。
  我知道那是我这一生考过的最低的名次,也是我一段黑暗岁月的终点——如果现在来看。
  我本来以为这种转变会有着隆重仪式感的,就像之前几次欢送离开竞赛班的同学一样。
  但是现实是从坐满人的教室,到一瞬间的空空荡荡。
  没有人来问我,也没有任何话语。
  第二个学期开学,我最后一次坐在换了教室的竞赛班自习。
  这里再也不属于我了。

当天空不再蓝,就落下一张张
落地声响,慢慢枯黄,曾经淡绿的忧伤
……
河流不再笑着流淌,花也不再香
我们唯一学会的面对,竟然是遗忘
——王俊凯《树读》


你选的地方,爱与伤复杂的景象
开始和结束都一样
——王俊凯《摩天轮的思念》

  后来就到了一个新班级,高兴的是还有几个熟悉的名字,班主任也是之前教过我的地理老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时候总是会给人一种优越的错觉。
  ——尽管我知道自己在竞赛班所受的文科训练真的很少,但是他人的目光还是让人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或许事实就是这样,很都是后人设一旦你起来是很难改变的。
  我也是在那时候才发现,原来对于读文科这件事,一百个人能够给出一百种理由。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或许这种真正找到了一种能让人知道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的确定是,成为了推动人前进的重要力量吧。
  我曾经可笑的认为,第一次月考的第一肯定是我的。
  就像我曾经以为高考能让我认识易烊千玺。

短暂的狂欢以为一生绵延
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盛宴
我冬夜的手,像滚烫的誓言
你闪烁的眼,像脆弱的信念
贪恋的岁月,被无情偿还
骄纵的心性,已烟消云散
——王菲《致青春》

  第一次月考之后,可能是不知道为何的佛系,直到刚刚在班上认识的同学告诉我成绩。
  啊哈居然不是第一?
  当时就觉得自己还是太年轻。
  但是第二也不错呀。
  或许这就埋下了以后每一次的借口。
  我也不知道我应该遗憾这种不服管教,还是庆幸我过上了自己想要的,每天都不断吮吸能量的日子。
  仿佛自己总是会有不知道的地方等待发掘,一遍遍的将自己原有的认识更新。

长大之后,我只能奔跑
我多害怕,黑暗中跌倒
明天你好,含着泪微笑
越美好,越害怕得到
——牛奶咖啡《明天你好》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多了第二,或者说但是在不能理解一些做法的时候,带是会觉得有些时候是灰暗的。更重要的是,有时候想想,自己的这一生,就这样与占大学里绝大部分的数理化生专业远离,相当于一大半的世界就这样,我再也无法理解。
  当然可能没有这样宏大,但是至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是与日俱增的,可能,最高潮就是高二暑假的夏令营事件了吧。
  当然对我而言,我那时懵懵懂懂知道这什么,但又不明白这真正意味着什么,只是本能的,对前途有了一丝危机感
  毕竟被描绘得太美的图画,往往是不真实的。

蜿蜒的 沿途一路曲折
有时候相信的 未必开花结果
小路旁 堆积太多叶落
风吹动你和我 剩下沙丘荒漠
——TFBOYS《样young》

  但是,也真是每一条路都有每一条路的风景吧。
  我选择了那条人少的路。
  弗罗斯特的句子反复出现
  现在也只有这样走下去了吧。
  ——
  在寝室里听着他们,或进队,或退出
  感觉自己仍然和那个集体相关
  只是再找不回当年模样
  反演变换与拉普拉斯方程
  柯西不等式的四种形式
  都成为我高三的骄傲与梦魇
  只是发现,两个世界,两种面相,原来也可以有交集

旅途匆忙,人生漫长
追寻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我害怕世界疯狂
一路上跌跌撞撞
时间湍流
磨灭我的锋芒
——王源《十七》

  跌跌撞撞,或者说棱角消失,就是从考试的反复训练之中变成了一种“优秀的绵羊”。
  对于强制在教室里自习的规定,我历来是不太在意的
  甚至可以演变成,如果你不规定,我当然会在教室里自习,但是你规定了,那就另当别论
  叛逆是青春的政治正确
  哪怕我们殊途同归
  就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活得更舒服一点呢?
  一切的叛逆都在脑海中完成。
  一切的叛逆也只在脑海中完成

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
别太快冰释前嫌
——王菲《匆匆那年》

- - -

房间拥挤,小镇慢慢安静
可我的梦,在召唤我飞行
……
爱太熟悉,让人差点忘记
我追世界,你追逐我背影
一步一遥,我往前奔跑
——易烊千玺《舒适圈》

  到了高三,潜移默化地,一种面向未来的面向越来越在每个人的头脑中萦回
  我们不能控制他,但是我们总是想抓住他
  在历史的路上,我走的越来越远
  我难以忘记当时在网上找书的日子
  凌晨三点仿佛也可以成为常态
  我能够想象一篇论文的样子
  跌跌撞撞
  总是会要有遗憾
  一切都是我自己在见证。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闯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朴树《平凡之路》

  从武汉到北京,短短的几个月,现在想起来,又是最为梦幻的几个月。
  课堂上,我可以用自己的成绩说明问题;
  在课外,能够光明正大的做一些不属于高考的东西
  不论是霍布斯鲍姆,还是索尔仁尼琴
  亦或是伯努利家族,拉格朗日与拉普拉斯
  仿佛能够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现实。

白灯下银杏落叶,耳语中飞走蝴蝶
失真的路客往来,没有情节
红色的秋雨时节,被入时的梦戏谑
我想我没成熟到,能理解离别
——易烊千玺《你说》

  于是乎,我能够一个人看到北京的夜景
  三天晚上,从清华到六道口
  五道口的繁华与六道口略微的冷清形成呼应
  那是一次令人心动,但是又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信的季节。
  他就是我的。
  ——
  后来的日子,便是逐渐平静得接受突如其来的消息,在梦想与现实之中更为剧烈的摆渡,去担心一些,本不应该是问题的问题。
  也是在这时候开始,我发现夜晚,特别是深夜的一些时候,有一些小确丧,同时也有表达出来的欲望。
  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似乎长沙南城的夜晚也让人再也难以忘记了。
  (或许还有打鼾的习惯让自己发现了,特别是在压力大的时候)

昨夜同门云集 推杯又换盏
今朝茶凉酒寒 豪言成笑谈
……
半生累 尽徒然 碑文完美有谁看
隐居山水之间 誓与浮名散
——许嵩《山水之间》


我只想要拉住流年,好好地说声再见
遗憾感谢都回不去昨天
我只想铭记这瞬间
我们一起走过的光年
——雷雨心《记·念》

  高考的那天阳光很好,高考的题很简单,一切就好像波澜不惊。
  当我最后一次回到那个已经即将要被搬空的教室的时候,才发现,恍然之间,自己的高三就这样结束了。
  尽管去向已经显而易见。
  也就是在这时,回忆的潮流开始摆脱高中的湍流,潜滋暗长。

那一年最难的习题,也不过短短的几行笔记
现在我却总爱回忆,回忆当时不服输的你
——刘若英《继续·给十五岁的自己》

  现在不断地会反思,当时我们所接受的,是信息还是知识。
  但是这都不能改变的事,从历史读物到《三体》、《白夜行》,逐渐希望着将叙述与现实结合起来的,新的舒适区。
  或许到了大学还需要加上真正的哲学作为基础。
  而原本的题目,不论是文字游戏,或是生活常识,只剩下了那个“——”之后的句子最有用处。
  那“多读一点书”的想法,也就被幻象扔进了知识的海洋里提纯着吧。

是否,你也会偶尔想起我
像我时常也把往事轻轻诉说
我们在春风秋雨里无话不说
却在春去秋来中失去了联络
——李易峰《年少有你》

  《栀子花开》应该是我为数不多的看过的电影。
  撇开影片的争议,只是想顺便提一句雅礼的社团与学生工作。
  我只能说,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回不去了。
  雅礼不是我们在的那个雅礼
  我们也不是在雅礼的我们
  那急剧缩小的共同话题
  那曾经参加模联的热血与自然熟
  那大家一起坐下来说话的日子
  恐怕是很难再经历了吧
  ——或许我们也就是对这样的现实无能为力。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
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
曾陪她们开放
——朴树《那些花儿》

- - -

也许再过几年,你也有张虚伪的脸
——SHE《你曾是少年》

  站在专业学习的门槛上,听着一些特别现实的句子,我好想保留一些理想,但是又总是被各种因素,消解一些自我放纵的借口。
   或许我们都有太多个世界,拥有太多虚伪的面具
  与谎言
  我们活成了优秀的模样,而不是自己的模样
  逐渐被现实分出三六九等
  人生或许也再少交集
  寥寥数语是不甘的甘愿。

风吹亮雪花,吹白我们的头发
当初说一起闯天下
你们还记得吗?
——郁可唯《时间煮雨》

  原来,物质主义也没有什么错。
  一切都是没错的,是么?
  但是总是有一个更好的。


  写着写着,就到了六一。
  在六一的前夜,祭奠逝去的童年,
  和回不去的青春。
  在过往的日子里寻找力量,去照亮未来前行的路。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
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
——《北京东路的日子》

记忆中的天空里,有一弯彩虹
那么美丽无与伦比,我无法形容
真想邮寄那感动,永远不拆封
真想把它握在手中,永远与众不同
——RTA《彩虹少年》

  去年百日的时候,老师们的加油口号是
  “雅礼高三,最高品质”
  有一种物化的恶心感
  但不论如何
  高考加油。
May 27-31,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