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这篇文章只是因为昨天晚上对HK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有一些想法,并不针对事件本身,也与期末复习可能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有趣的灵魂有的时候并不关心有用的事情,总是要给自己找一些乐子生活才不会天天是为着GPA奔忙,在扭曲的评价体系之中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每一年,都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
但是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咳咳…似乎政治正确太强了。
只是要说,每件事情的背后,我们都应该要形式事出有因,而不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判断,“境外势力的煽动”,或者是干脆回应“妖言惑众,无稽之谈”。
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我常常在想,倘若我们连一件事情的真相都不能去了解,这个国家的统治,究竟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我可不可以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当局心虚的表现?
的确,你可以反驳,全世界的新闻报道,都是带有某种偏向性的,就如在英美共产主义耶稣呗妖魔化和禁止传播的。
恐怕你还会给我举斯诺登的例子,或者说一个拙劣的苏联笑话。
但是不通过国家方式传播和妖魔化,不代表你自己不能够通过正常的手段,获得一手材料形成自己的判断,那只是一种主流和支流的关系,而不是建一个大水坝,把所有源流的水筛一遍再汇入思想的鱼塘里。
你当然可以说,每个国家政府都是带有某种集权和愚民色彩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几圈,需要通过在教育领域十分强的偏向性来实现。毕竟,所有政体都可以标榜自己是“民主”的,这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而当我们去思考何者是民族在的时候,又只能得到一些否定性的定义。但当我们真正回望的时候,又会发现我们如今的“民主”,实在是带有了太多的特色。
我们不能够把“特色”,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
荣誉是一种集体欢腾的变种。
很多事情的意义,实际上是被大多数人赋予的。
只可惜人是一种群体性的动物。
这或许是一种人生的意义和信仰问题。
或许这也是某种不理解的来源吧,我们对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事件拥有了看法,也就对这个世界的大多数越来越产生着深深的不信任感。
独立之精神,要做到还真不是那样简单。
对这个世界的一隅,投下深沉的目光。
但是投下目光的前提是需要去理解,而不是随意的不信任我们的这个服,至少是,在看到国际性的话语体系与不“正统”的意识形态的时候,有着自己的一种判断
而不是迅速地被媒体的宣传“带跑”。
我惊奇的发现,关于这件事,原来这么多人,真的不知道究竟是要干什么,而只是知道有一群人要反抗当局,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大帽子,诸如“民粹”、“被外部势力利用”、“卖国”一系列地都出来了,或许在四年前的那场实践中,这样的描述还有那么一丝合理性(但是这也是要用时间以来检验的呀),对于今天的事件,只要稍微看一看,不论是从反对派还是建制派,实际上说堂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修改,而是关系到司法独立与人权——而这又是欧美价值观核心的核心。
本身,它们的观念就与一河之隔的土地差距那么大,这种传统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并且从广义来看,这种诉求还真的没有什么问题,政府也表示会听取大家的意见(所以可能方式上还是有待商榷?但是如果表达意见的渠道畅通且令人信服,这种时间又为何会发生,而且是大规模的,反复的发生呢?)。我只想说,任何一件事情是发生,是有它的合理性的,让我们首先派出宣传的口径和政治的利用和算计看一看它真正在讨论什么,在下自己的定论,好不好?
况且,这场讨论的焦点文本,实际上很容易就可以很轻易的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获得,并且还是有中文的。
相关方的观点其实也可以被查到。
各方的背后是什么考量,大概也不困难的可以被分析出来
因此为什么仅仅停留在对YouTube直播上血腥场景的消费呢?
可能是自己在雅典直击过一场游行示威之后,对“民主”和这样的行为过于敏感吧
现代社会和其民主,真的是需要通过这种形式来发泄了吗?
仿佛这种火光和行为,与亮丽的高架桥和干净的路面,后现代的建筑格格不入
所以说何者才是真正的“现代”的一部分?
我并不想做任何评判,只是想说,希望我们都能在了解真相之后再下判断
也希望我们能有更为方便的途径能够接近真相
希望我们能够有永不磨灭的激情去关注这样“与我无关”,甚至还可能有一些风险的事件
但是如果谁都不管制,所谓的民主与权利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才刚刚政治启蒙。
June 17-18,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