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理解不是一切的感同身受

  最近可能真的是有很多事情吧,甚至有的时候,这些事情还比期末更令人浮想联翩。
  这或许在这个学校里,本身就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吧。
  它可能有关这所学校,现在与未来,有可能有关这个国家,统治与独裁,也有可能有关我们自身,那最终极的疑问。
  仿佛是在故弄玄虚。
  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极度发散,但是我们却永远找不到思想的终点与答案。
  一群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间节点,总是会被人赋予很多的意义。
  当然,任何时间节点的意义,都是人为给予的。
  也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意义这样的东西,在我看来,还是会被归于主观性的一面吧。
  一切都可以被赋予意义,而且经常会被冠以十分宏大的叙事。
  或许是我们身处的地方,就是会有这样的命运。
  而这一切,在这之前,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只是我们从来没被告知,自己的选择,会被赋予如此之多的外部性。


  也似乎,我们突然发现,这种一年一度的贩卖情怀大会,今年又如约而至,只不过不同的是,我们从亲历者,变成了过来人。
  在有可能是中国最好大学的校园里,连自主招生考试,都能惊动CCTV。
  多少人是如此的向往着这个地方,就如一些人向往着天安门与人民大会堂。
  我想,三十年前的记忆,不应该被如此快的遗忘
  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我们永远可以用一些宏大的字眼,去掩盖一颇为具体而琐碎,让人看不到意义的事情寻找一丝丝意义。
  那所谓的无限荣光,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披戴?
  还是看着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过期,心中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些面向。
  在宽阔而整洁的街道上游行,本身就是现代化带来的最为吊诡的场景了吧。
  我们所争取的,是否仅仅能够通过对当权者利益的考量, 来决定性质?
  在我们所宣扬的价值观和权利观念之下,是否还是会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可能?
  如果有,这种可能,应该是什么模样?
  我们或许都太过于直接相信被投喂的信息,而丧失了自己思考,甚至不用说思考,查证的能力。
  那虚虚实实的意识形态宣传,与所谓的“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融汇来一起,变成了一种难以分离的混合物。
  而我们常常将此当作一种单质来看待。
  因此我们往往会丧失怀疑和思辩的能力。
  而这是一次成功的大学教育,所应该给予我们的。
  对这个世界保持怀疑,知道什么使前人的经验,同时也知道不是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面对着这个世界,我们,同样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在理论中追寻,同样有着一种实践的面向。
  而如今的我们,可以暂时“诗意的栖居”
  尽管我们所面对的,是如此复杂而多元的社会。
  这个社会带给我们的一切,早已被打上了某种烙印。
  而青春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脱离这个世界给我们的本来体系。
  肆意的生长。
  这个时候才知道年岁的意义。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堕落,方坠暮年”
  没有人说理想一定要如此的宏大,或许现实恰恰是,许多人打着“理想”的旗号,竭力希望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中国的八十年代,那个理想丰满,白衣飘飘的年代,终究是回不去的。
  工业化的浪潮裹挟着资本的诱惑,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
  甘于清贫,或许是理想者最好的归宿。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政治同样会出现一种循环,一种从民主到专制再到民主的循环。
  “一种制度好不好,要看在这种制度下生活的人民好不好来决定”
  但是人民也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对历史的追问,对真相的需求,自身对信息的获取和判别。
  我们不能仅止于做一个乌合之众。尽管我们,可能无时无刻处在无知之幕下。
  总是需要有一些人,不能“娱乐至死”。
  那盛大的集体欢腾,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大的娱乐了吧。


  当然,如果没有集体欢腾,我们也就不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没有任何集体意识了。
  那么我们,能否在集体欢腾之中,找到自己的模样呢?
  你或许不必做一个领袖。
  哪怕你是这个社会,至少是你身边社会的少数。
  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东西是强制的。
  而如果你享受着这种集体欢腾,当然能在这个社会之中如鱼得水。
  问题是,社会也是会变的。
  正是这种不确定,才构成了我们的理想。
  而倘若追求理想,就必须接受这种不确定性。


  如一尾鱼由江如海,终究会去找到自己的产卵地与栖息地。
  吾心安处是吾乡。
June 21-22,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