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这个博客的第101篇文章qwq~
我不想去说,自己是不是有仪式感,只是觉得,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尽管跌跌撞撞,尽管总是会觉得这是一件“闲事”,但是总是给生活增添了一种仪式感,让人至少会想起,哦,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我也是能够有一番空间去表露我自己——不需要给任何人看见。也能让人在多年之后,去寻着文字,不客观的还原进入大学之后的,第二个学期。
坦率地来说,因为写博客,这个学期的自己,感觉总是在某些写史克,效率特别低——当然不能把锅全怪在写博客上,只是感觉一个上午写完一篇东西,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很多事,实际上只是自己原有思想不断地输出罢了。
我们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或称别人想要我们活成的模样,连发一条朋友圈,都必须要小心翼翼地设置好权限。
这种感受,美名其曰叫关心。
可能是时间太短,还不能理解。
那种窥探他人生活的想法。
我们无数次的发问,自己是不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我们也在人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之中摇摆。
我们在这个学期中走过了很多地方,去追寻了一些自己想要的模样。
同时在走的更远的同时,也逼着自己写下更多的东西来纪念。
我们反思打卡拍照的模式,我们去向身边事件投入关注的目光。
我们在现有的舆论环境中“靠近而不逾越”,努力去寻求事件的真相——尽管它可能并不存在,去为这个事件的合理性找到解释。
我们发现,我们还是喜欢去触摸一些真实存在的事务,总是能够让我们,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至少是更优的答案,让我们去追寻。、
只是我们也逐步明白,在讨论现实之前,要先去了解理论的面向,不然根本不能分析出其的前因后果。
我愿意将其称作一种漫长的蛰伏,就像高三无数次的随笔写下的一样。
你会发现,很多随笔,都被冠以“The Dark Side”的标签。
我只是觉得黑夜会给人黑色的眼睛。
至少不能去迷信光明。
就像昆虫的方向导航,一直以为是平行光,但是却遇上了点光源。
或许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点思考,这个世界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疯狂。
青年人特有的理想主义。
少年不识愁滋味。
哪怕鞋很脏,也笑得像国王。
我只是想说,还是一直以来一个简单的愿望,多读点书。
哪怕现实的风浪再大,也掀不翻知识的大海。
给文明以时光,给岁月以知识。
兵荒马乱是青春年华。
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光谱,我们注定只能做自己的一道光。
去照亮自己想去的地方吧。
July 1,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