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面对这个多元的社会

2019暑期LSE暑校&实践纪行第4/5天

  我逐渐地喜欢上了,在上下学的路上,沿着泰晤士河,选择一座桥,在桥上看风景。
  如果幸运,还能够听到圣保罗大教堂的钟声。
  伦敦的天空永远美丽。仿佛每天都是被打翻了颜料盘,在漫长的白昼下,给河畔的古典建筑染上色彩。
  在超过两百年历史的人行道中,四五公里的路程可以让人徜徉,没有催促,没有打扰,你可以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当然,你也可以加入路旁的派对,或是钻入车站的洪流中回归一种城市的生活。
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包容和自由。
  那路旁的雕像,甚至不需要特别砌一座雕像,在西敏桥头,可以瞥见华兹华斯的诗句,在风光带边,能看到维多利亚女王的痕迹,一个个字母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无时无刻的文化氛围,再加上路边的画廊,不需要很大,甚至只是社区级别,但是却给了人停下来的理由,给了人自己的空间。从黑衣修士桥一路向西,过了西敏寺,穿过议会旁的小公园,再过一座桥,节奏立马慢了下来,甚至让人感受不到这曾是日不落帝国的中心。National Gallery矗立在枫叶(或者是银杏叶?)遮蔽阳光道路的旁侧,大理石的建筑如此低调,没有大幅的,宣传,尽管里面有梵高的特展,与世界上许许多多价值连城的画作。我看不懂画作,但是只是觉得那或柔和,或强烈的色彩冲击给人以思考。或许有些话还有着更深的意涵吧,那可能对于我是多年之后,甚至永远也不 。但这并不能阻挡人最简单的快乐,坐着红色双层巴士在狭窄的街巷穿行,或热闹或萧条,城市,这样才是更美好的生活。至少让人从外表看上去。
  而如果由此被放逐出这个世界,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当人与政治性分离,是否还能称作人呢?在唐宁街的街角,向任意一个方向走两三公里,或许都能找到一个不算太差的答案。或许是白金汉宫,代表着一种已经消逝的权力和一种政治的传统,或许是伦敦城的边界,代表着数字的理性与近现代的交叠,或许是牛津街,纸醉金迷的物质化色彩,或许是Southsack,传统的穷人居住区和现今市内的生活区。在争端之中,我们可以选择用某些东西去逃避,但是也可以去换一种现实,不说去享受,至少是去“过”一种生活。在这之中,还或许可以发出很多声音,我们都有这权利,但也有选择独自的自由。
  想要人类都保持理性的确是困难的,但是想要保持独立,有的时候也不简单。
  当留下的数字在风中消散,照片留下的美景只能存留于想象,我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堕入那种生活选择逃避,但又是其不断地给予我前行的力量。
  不论是古典学意义上的,还是生活的勇气。
  我们都可以去选择另一种可能。

白石滩
[唐]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July 9-10, 2019. Revised on October 24,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