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包容这个世界的黑暗

2019暑期婺源学工学农纪行第11天
2019暑期婺源学工学农“演讲比赛”演讲稿初稿
  下午好,感谢有这个机会能让我抒发一下自己的活动感想。当我去回想这一段所谓的“学工学农”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或许久久地在我们的心头回荡:我们来这里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一段时间的意义,本身就是要自己去在经历之中寻找,但是或许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获得一种”理解的同情“。但是就像原清华校长、北京市长陈吉宁所说,我们对此”感同身受“,但是感同身受,意味着未曾经历。

  我生命中前十二年,是生活在一个企业的附属生活区之中的。那是一家国营的钢铁厂,占地面积和配套比正博还要大和完善。似乎给了我一种对流水线的天然亲近之情。但是,很奇怪的,当我写下这一行文字的时候,有一些时间点突然涌入我的心头,五十一年前,一场五月风暴,从巴黎出发,席卷了法兰西,给第五共和国和戴高乐带来了极大震撼,也是学生与工人相结合的左派社会运动进行地如火如荼的一个标志。时节流转,三十年前的北京,自由女神与坦克声中,宣告了激荡的八十年代的消退,也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直到,一定知道的近两个月的香港,那些所谓的“废青”之后,是香港被六大家族所裹挟的经济。
  而我们在正博,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某种真实,平日的我们,或许在书本中了解到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也或许听闻过“农村真难、农业真穷、农村真危险”是现在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但是当我们没有接触社会的时候,甚至不知道金钱的数字是什么概念的时候,我们又如何有底气的学习社会,自豪的说,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呢?我们又是否永远是这个社会的少数,在最fancy的酒店,最国际化的办公室去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殊不知,在文字背后是太多人的辛酸和劳苦。我们既从未如此需要,去嗅探泥土的芬芳,去感受劳作的辛劳。我们或许可以拥有极为高大上的语汇和主义,但是最终却总是要回归寻常巷陌,在柴米油盐之中,去细细的把握这之间的张力——何况我们对理论还一无所知。
  行前我们采访了顾涛老师,对阅读论语他直截了当的说,我们要放下成见,而对于论语之外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不能否认精神力量和建构主义的作用,但是精神不能当饭吃,中国之大,注定着还有太多的事实,淹没在浩浩汤汤的时代洪流之中,而我们每个人作为这其中如此普通,又是如此独特的一份子,在社会性关系的无数连接之中,又究竟有多少自由的空间,或者说,应该有多少自由的空间?
  先不要急着怀疑,先让我们学会看见。

  
August 11,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