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回到北京。
——我竟然会说“回到北京”。
这两座城市如果相对举,多少有些不合适。在这个泱泱大国之中,要找到一座城市来代表是极为困难的,而这种选择的背后,不可否认的带有一种浓厚的偏向,这种偏向塑造了这个国家的选择和价值。
“北平的天凉了”,一声长叹,似乎将北京称为北平更为合适。刚下火车,一股清冷的气流就将人包绕,让人认不出这是四五天前离开的城市。但很快地,干爽的空气和宏大的建筑提醒我这还是那个熟悉的,尽管不属于我的城市。没有落叶,没有雨水,秋天就这样走向了它的深处,让一切生物都还没来得及适应。
几天前,这座城市,随着大陆的每一座城市,迎来了一场狂欢,但是这座城市的中心广场是最受瞩目的,那是一种故作随意的秩序与宏大,让这座城市本身就散发着清冷气息的二环内空空荡荡。当时天还很暖,广场上堆满了各式的爱国热情。它仿佛一个策源地,将这种名为“爱国”的锋面横扫大陆,甚至希望推向世界。
这似乎回到了一种“世界革命”的语汇?
然而事实是没什么变化的,人们喜欢片刻的宏大,正如喜欢暂时的逃离。但是这种逃离不会长久的,锋面也终将过去,一个个个体最终还是会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在这个社会的波光中无尽地沉浮。我们或许会为香港的事感到愤怒,但是愤怒过后就是麻痹,而谁也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又是不是一种虚假,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难道还没有感受到隔阂吗?哪怕我们站立的是如此“正确”,或者说“正义”?
很抱歉,或许我看到的是最美好的外面的世界,与最平常的中国大陆。
平常到,甚至有些贫寒,有些愚昧。
我们都在一种被建构出来的身份认同之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怀疑这种身份“被建构”的本身?
爱国,奉献,诚信,友善,宏大的价值观宣传一浪高过一浪,403,404,502,各种错误代码在网页上弹出,我们又是否生活在被搭建出来的,世界最大的局域网里?
在这个网里,只有一种正确的声音能够被扩散,被反复回响,从而让网里的人习以为常。
而网里的人更多的是不关心这些宏大的命题的,我们都掌握着一套灵活的话术,知道在宏大时崇高,在物质前现实。
那我们究竟还信仰什么,我们的梦想又是什么?
我一直认为这两个问题很难回答,在这种清冷的环境里,似乎这种疑惑更容易积淀。
那就出发,去寻找一种简单而直接的快感吧。
俯冲、加速、旋转,似乎都是挑战人本能的项目,但是玩多了,也就会发现都是一样的套路。天气冷了下来,排队的人也少了,在排队的时候,也正好可以看完一篇阅读材料。当脑袋里还在回想美苏争霸的细节时,“游戏”冷不丁地开始了。
我本来以为加速到135km/h会有一种强烈地推背感,但很遗憾并没有,甚至我所期望的一种自由落体的感觉也没有,只是感受到高空的风冷冷的刮,嗓子在自觉地展开之后,吞了一口冷气,闭上了。那种期望的天旋地转的感觉也没有,我甚至能清楚的看到地面上的人惊叹的表情,和凝望灰蒙蒙的天空。
在《我和我的祖国》的熟悉旋律之中,一场从开始就被消解的刺激游戏就这样结束了。
我突然懂得,在一开始的感受,什么是天性的释放。但是那种感觉对我而言是如此的不自然,以至于只是在最刺激的时刻,尖叫了一声,随后便继续做着表情管理。
随后,不论是倒立的X战车,或是旋转的天使之翼,都是如此,甚至这些都没有让我尖叫。
当然,我对跳楼机和鬼屋还是本能的排斥的,理由很简单,我并不知道这两个项目营造出来的恐怖的意义,也就更无所谓快感。
在园子里踱步久了,就看到小时候曾经胆颤的大摆锤。只是在这里它换了一个名字,太阳神轮,大概是适应这个景区整体的玛雅风格吧。稍微看了一眼,比小时候玩的要大,要高,摆锤真的可以摆到90度。在等待的过程中,秋天的夜晚也很快的降临了,景区里华灯初上,却并不让人觉得热闹,只是一如既往的凉意更往怀里钻。在一阵还有些漫长的等待之中(吐槽前面的记时板出了问题),也曾想到过退缩,但是但将自己身上的所有饰品摘下来的那一刹那,却突然感觉自己是如此平静,走上了设施。液压的安全阀给了我一种笃定的自信。设备启动,观看的人发出一阵惊呼,但是自己似乎还没有什么感觉,整个加速似乎也不快,甚至都不能用自己是一根随意抛下的苇草来形容自己。身旁的人开始尖叫,但是我却没有搞懂这个行为的意义,只是展开了双臂迎接高空的风,风大到把我身后的帽子吹起。我想身边的人大概是有些不理解的吧。当我看到宁静的四环车流熙攘,当我直面飘满了云的天空,直面静谧的湖水,我胡的感觉我的心是如此平静,甚至平静到有一种想给自己加冕的感觉。“这或许是一场最好的成人礼?”我当时甚至有这样的想法。设备慢慢停下,我第一个冲下,拿好自己的东西,平静地等到出口开放,感觉这次旅途如果要找什么意义的话,大概这次经历就能说明问题了吧。
从北京的西北到东南,时间的流逝在地铁上是难以察觉的,一个小时的路程十分容易让人平静下来,最终还是要缩回自己给自己营造的人设的茧里,去获取这个社会的认同,也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够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吧,而有关表达的欲望,更是在克制之后,用文字的形式记录,或许才能够掩盖自己的浅薄。
平日的轨道有巨大的惯性,但是偶尔出轨也能看到更华丽的世界,或许我们并不能看到更好的,但是一定是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这也是时间和空间带给我们的权力,而我们在向窗外张望过后,回到自己的小小世界,也或许能有更强的个体性吧。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北方有落叶,但没有什么灵动,一切似乎过早的凋零,就像人对梦想和改变的看法一样。
还是回到书桌前,去静静的探索或许困难,但能够让人随时逃离的理想世界吧。
October 6,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