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To Memorize

在一年的年尾总是会有种动力,让人去“贩卖”自己一年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在每一个可以说得上是“时间节点”的日子斗驱使着人做的事。然而我们总是发现,不论是用多少文字,或是其他手段, 那曾经清晰的画面,总是会逐渐从我们脑海中淡去,或者说,被储藏起来。待到回忆的时候,带有一种经过贮藏的芬芳和光芒。

Q:你的2019有怎样的故事,对2020又有哪些期盼(Cr. 雅人新致2019年12月10日推送,“四个新雅人的2019年”)
这本来是一个被挂在留言区上面的问题,也本来想发到留言区。在手机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几行字:
“或许说不上故事,又或许生活是最好的故事。忽然发现2019真是一个最幸运与最不幸交织的年份……”

“故事是在伊拉克利翁的海堤奔跑,在落日的余晖中一起望着起飞的飞机扎向远方;是在学生节现场莫名成为全场‘最幸运的人‘,感到百年的大礼堂中自己第一次,什么都没做的,就占据了C位;是在泰晤士河边吹着江风,在圣保罗教堂的钟声中伴着这座城市入眠。故事也或许是在寝室第一次点着灯敲响凌晨三点的钟声,自己也不知道干了些什么;故事也许是敲下‘PPE’三个字母的笃定之后的彷徨,迷惘和面对的不确定,是在他人的种种评价之下的恍惚;故事也许是在年尾突如其来的停滞,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故……”
本来的推送的语言风格仿佛非常熟悉,甚至似乎能够猜得出谁是谁(尽管这并不必要,但至少从逻辑推断,肯定是四个年级的某种缩影),一件件事的堆叠成为着一种来自历史的震撼,我(实在不喜欢这个主语),或作为亲历者,或作为观察者,或作为完全的局外人,在喜怒哀乐的回忆之中,总是会感到某种失重感,感到在这种洪流中失去着自己的独立性,甚至忘记了自己来时的道路。

曾经在朋友圈里有一个“挑战”:

#30天推高中回忆挑战#
1.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高中 2.她的地理位置,周围建筑 3.初见面
4.讲一下你的班主任吧 5.你最好的同学 6.你们班最美的女孩
7.最喜欢上谁的课 8.最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 9.一次躲跑操/跑操的经历
10.运动会 11.值周 12.最奇葩的作业/试卷题目
13.一次糟糕的天气 14.午休经常干什么 15.隔壁班的帅气小哥哥
16.最怀念的地方 17.伤心的回忆 18.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19.会想主动别人分享的故事 20.从来没去过的地方 21.别开生面的学校活动
22.同学们的奇怪的昵称/绰号 23.军训 24.一个很有趣的同学
25.校园传说 26.讲讲寝室/走读是事吧 27.高三
28.高考前一周 29.毕业典礼 30.如果回到高中开学前一天,你会对当初的自己说什么?

以上是从朋友圈抄来的“文案”,什么也没有改,但是越打字越气愤,这不同的语言风格的“混搭”和偶然出现的表意不明(eg.19)让现在的我有些抓狂。大概也能猜出来目标受众(噢这个词是不是有点太“专业”了?)想看的答案是针对什么问题的。但不论如何,相信写下答案(只要是认真的话),多少还是会有些初冬的,毕竟在人生中占超过10%的时光,还真不是那么多的,更何况这段时光再也找不回来(说的好像有哪段时光找的回来一样orz)

1.经常被问到,说来话长,首先长沙(“好”高中的教育质量)>>湖南其它地级市(高中的教育质量)这个命题毋庸置疑;其次,“四大”中的三所在我初三寒假就给我了’offer’(笑)(剩下一所是根本没去考orz);第三,不希望被管的很严(刻板印象)。
2.长沙市雨花区劳动西路428号。周围建筑…远而知名版,贺龙体育馆;近而生活版,雅第大厦。
3.初三寒假考试的时候就进了校园,校园小而开放,某种程度上还有些“精致”,觉得很好奇,似乎当时还是一个雨/雪天,在冬天的长沙还是不多见。好在结局和走出学校吃的牛排味道一样好。
4.两位班主任,一位是高一竞赛班的班主任,超级能“共情”的一位老师,第一次觉得有人能get到我周记的点而且give responce,也是很“严厉”的一位老师,不论我在不在他的班上,见到我都对我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and…幽默风趣,博古通今。另一位是文科班的班主任,也是位老教师了,疼爱学生,热爱学习合萼教学,有自己的“定见”。
5.什么叫“最好”的同学?
6.说过不要用“美丽”向我描述一个人!
7.很难说,可能只能反着说不喜欢上谁的课(这是不是有点太伤人了ooooorz…)
8.喜欢所有能够让我一个人合理合法的独处的地方,特别是教室,感觉大部分需要都能被解决。或许很难再找到那么和谐、求知的地方了。
9.很少跑操(因为运动场施工),只觉得这个活动除了作秀之外完全没有意义,每次都不好好喊口号(甚至让我这个不想背书的人想背书了ooooorz)
10.理由同9,在学校的时候只有高一一届运动会对我们这个年级开放。很显然没有运动细胞(+在竞赛班)的我不会上场啦,在看台上看了两天书,甚至还提前一天过上了十一假期。(有关体育的记忆最深刻的倒是高二的“雅礼杯”班级足球赛,只有10位男生的我们班(p.s.只有5位“会踢”足球的能上场)居然拿了年级第一ooooorz)
11.三年就没有“值周”这种东西的好不好…可能高一的时候还有(但是谁让我把高一的记忆的大部分“自动擦除”了呢)
12.(玩笑版)建议参考知乎问题“你见过哪些奇葩的文综题”;(正式版)可能会高一下学期的数学课堂训练,8分的题目永远只能拿2-3分,对高考的内容第一次感到像竞赛一样陌生(事后证明高考根本没有这么难…但是知识点确实是能够出这么难的)。从没感到作业“奇葩”,只是在不断的刷新自己视域的边界的时候会感到惊奇。毕竟没试过谁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
13.最糟糕的天气大概是毕业典礼那天的大雨,或许高三的某一天也有,那种大风裹挟着雨珠,让人肉眼可见的感觉被毕业渲染的更具有感性色彩了吧。
14.睡觉,或可能会做题or看书。
15.隔壁班也是文科班呀…其他回答参见第6题,请给出“帅气”的定义。话说回来其实两个班的男孩子都还蛮熟悉的(于我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在问题目方面,毕竟没有住一个宿舍),男文科生(哎呀又是一个标签)可能确实会关注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吧,对课外的东西确实会更有兴趣一点,我觉得。
16.莫名怀念科学馆五楼机房(现在已经被拆了,或许也让人更怀念了吧)。搬东西走的时候特别快而决绝,仿佛给一年的时光画上了一个逗点,然后便踏上了另一条路。(也没想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殊途同归的)
17.可能是高二突然知道自己不能去综合营的时候,但也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可能这里面有更多的因素吧,大人们的事小孩子就是被摆布的吧。
18.其实也有人知道…一件大概是与W在三楼国际部教室讲了一些不可描述之事然后他与我绝交了….对,绝交了;之后一年我还和他在一个班上好不好ooooorz,祝他在PKU过的幸福吧。还有一件大概是与A高三的很多晚上的night talk,关系好到…高三的暑假还去他家玩了一次(尽管现在仍然在一个学校,但多少不再好意思讲这些了吧)。
19.可以分享但是不会“主动”,可能还是要一个由头的。大概是高三的一二月份在北京的经历了吧,得了某个比赛的全国第一,然后参加了文科营,梦幻般的降了分,决定了我现在所在。
20.教学楼天台,据说有天文台的地方。
21.社团节…emmm我是不是应该首先问问什么是“别开生面”?
22.不存在的(认真脸)…你看我这么严肃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把自己当成林萧呢是不是(一个很小范围的梗了吧,也祝那三位幸福)
23.哇这个时间真的很长了呢,对于内容只能用sb形容,毕竟不像大学需要这个来营造共同体,倒是当时同宿舍的一位兄弟喝了洗衣液被惊为天人?(实际上再苦也能忍受的,可能是我在这其中收获到的唯一吧)
24.很有趣…什么样才能叫“有趣”呀…倒是一些题目可能很有意思
25.传说…cdq算不算…我们一直写“cdq分治”的呢…哦对了可能还有蒋劲夫…还有我这三年文科班的年级第一定律:长期年级第一+超过第二名20+分+高考不是年级第一并且通过自招去了PKU&THU(这么说科恩樊澄学姐也算了吧)
26.打错字了兄dei…寝室除了night talk估计还有…我们两年没被检查过卫生?
27.这你想要我讲什么…上大学之前最欢愉的日子?对我而言真的不太有压力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心这么大)…结果好可以掩盖很多吧
28.自习,自习,自习,“你们看看书,我看看你们”。
29.我竟然迟!到!了!学生打开闪光灯为老师们打call也是难得一见吧。江湖路远就此别过的感觉吧
30.高一班主任的一句话,似乎也是在“开学”(正式上课)之前说的,“一切都会是最好的选择”。

当你写完之后或许才会发现再多的问题,或者说叙述,总是会漏掉些什么,那么对于一年也是吧。不可思议的,人居然可以经历这么多,但又每件事似乎都还是清晰,不忍遗忘。

一月是属于论文和考试的,还有文科营以及希腊。新旧相生,日出不殆,我仿佛总是喜欢顺从他人的“要求”,殊不知自己在其中会遭遇些什么。我是多么希望与他人相拥但又害怕他人的刺呀。
二月属于春节,还有迟来的DDL。一学期完仍然觉得再讲一年也不够。在THU的考试总是令人恐惧,找不到之前大大小小考试的感觉。第一次对家有了些许“叛逆”?
三月属于第二个学期,一开始还是元气满满的,但也是从这时起有了一个“垮掉”与迷惘的自我?哪怕别人看到的仍然是光鲜的。甚至自己跑去天津过了一天。
四月属于学生节,那段时间似乎运气特别好。
五月又是一轮期末季的开始,发现自己对史纲的论文充满兴趣,下定决心写下了PPE。还有五一,从井冈山到杭州。
六月是高考的季节,没参加招生却收获了(可能是)最多的信息,甚至参与了自招,期待着LSE。跑去大连和沈阳过了一周。
七月属于伦敦,后悔没有把那些感情记录,但又恐怕很难说从何写起。
八月属于南方,不论是衡阳还是婺源,会发现中国的烟火气和现实,城市和乡村或许有了新的“隔膜”。
九月属于新学期,始于一场读书会,不知怎么的开始迷惘。
十月始于南京和扬州,终于在医院奔忙。知道自己想要做很多,但却什么也不想做,学会了寻找借口,发现在别人面前撒谎也不会被发现。
十一月和十二月生活就被按下了暂停键,也才会有了这篇文章。

简单的来说或许确实可以这么说,奖学金评定、春节、学生节,还有太多的时点等待的着我们去回忆,只是我们在回忆的间隙,又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呢?
December 15,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