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政治经济学概论:经济学不是简单的计算

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讲座

  在我粗浅地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之中,萦绕在我脑海中的是数字、函数和公式。但倘若我们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关照经济学,会发现在我们主要学习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之外,还有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可能不是那么熟悉的熊彼特和洛桑学派。钟雨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讲座就由各种经济学流派和政治经济学定义出发,向我们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一门学科总有其研究范围和方法、对象。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或有分歧,但对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和运动规律的分析和把握或许是不变的。经济,既可以广到“经世济民”,在西方也可以小到家庭和国家的管理。但不论生产力的发展或是生产关系的变化,这总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是坚持着人民立场,以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也是从我们生活之中许多寻常事物的抽象中搭建的,例如商品,例如货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其中体现着劳动的二重性。我们或许不会去深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背后的复杂经济与社会关系,但在这种习以为常中,实际上已经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我们所享受的物质文明,则是严密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结果。在这之中潜藏着个体生产的组织性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这种分工甚至使有些人“竟然乐于自身被奴役和片面发展”(《反杜林论》,P299)。
  我们讨论“公平交易”,“公平贸易”,而这种公平是片面的。价值规律要求按照价值等价交换,但在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的基础雇佣劳动带来了资本增值。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以价值的形式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工人的收入工资,把劳动表现为有酬劳动,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但在一次次由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之中,不难发现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不匹配,而这种不匹配正是表现着资本家的剥削和挥霍。于是我们会看到劳动力市场内部的竞争和机器对工人的挤压,会看到资本不断扩张之后的垄断和国家资本主义。但这种种的转变都不能改变资本关系,最终总会在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之下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
  在经济学课上,我们或许会计算边际成本与收益,计算社会的进出口。我们都作为着“理性人”谋求着利益最大化,同时还会考虑社会福利。但在这一次次的博弈之中,我们又何时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个体,看到了社会宏观的经济社会关系?当然这会是两个角度,但对社会更深层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信念,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带给我的震撼。


后记:
  其实写这篇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将“政治经济学”想当然地与“经济学”类比,后来想想还是有些诡异。事实上这次也是第一次没听讲座就直接用PPT写成的总结(或许也印证了THU某些老师的讲课水平),也总是让人想起政治必修一,更让人明白陈涛老师对马克思研究的断语,并且发现自己的思维在过这些理论的时候竟不由自主的也想去追寻这种“确定”。或许对正确和确定的盲目是现在发现问题的最大障碍吧。
December 15,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