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其次是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
——陀思妥耶夫斯基
昨天晚上本来是想专注于PPE研讨课2的阅读和写作的,但是又看到有关选专业的推送出来了,也就总还是想写点什么。
记得在这个blog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曾说过,我们有太多的时间节点让我们去怀念和祭奠,但在这一次次的轮回之中,又有多少新的东西加入,回忆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当时可能也只是简单的提出了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也还是能够在一次次看似无意义的反复中收获到一些。也越来越感到,有些事,也只能在这里,而非朋友圈等别处收获感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似乎总是有些若有若无,如玻璃般易碎。
很早之前就说自己现在的状态是一种“蛰伏”,但是现在开学了,哪怕还不清楚何时才能真正的去学校,但有一些“功利”的做法也已经可以再线上查询找某种端倪了。尽管生活时间受限,但是也何曾不是从另一种方式限制了“透支生命”的可能。或许凡事都有利有弊吧,尽管在这个缺少与周围人交流的环境中太过压抑,但是也不能本能的设想换一个环境就能改变太多。这个学期一上来就是大阅读量和不断地强迫输出,在这种迷惘中前行,或许是一段时间的宿命。或许现在还只能以“盲人摸象”的方式去讨论那些宏大的经典,但在这种“祛魅”的过程之中,相信会是一种信心的重建与对自身再认识再定位的过程(唉自从政治局会议后“再xx再xx”的格式就颇为热门)。
Anyway让我们还是回到对PPE的讨论上来。当然感觉自从blog写作,特别是这一段时间许久“只吸收而没有产出”,让笔头更加的生疏了,从相互关系来看,也无法越过一些空间上的距离。当然讨论和积极的思考是重要的,只是在这个噤声的时代,想完整的表述出一个成熟的,完整的思想是如此的困难。在某些信念被击碎与通过阅读和写作不断地寻找之中,那种迷惘和困顿是自然的吧。
也或许我也只能现在,先以这样的反思安慰自己。毕竟前方的路依然晦暗不明(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是有着某种可能性)。PPE不是一条好走的路,路上的风景也与个人有关,但是不变的是一种阅读和思想的深度,或许大学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黑箱,而比较带给人的是一种不确定性。再默默地思考之后还需要表达,这是或许逼迫自己从“成见”与信息中抽离出来,从而上升到能力的一个过程吧。话虽说PPE不是一个“写作训练班”,但是笔头的功夫还是要有。
大概,在推送里我也并没有对PPE表露出很多的好感,也或许是对半年前真实的感到迷惘的自我的某种回应。我也不知道这正不正常,去知道自己有很多领域并不感兴趣,或者说面对一些文本只觉得自己的苍白无力也或许并不是坏事。总之,庆幸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遇到一群一起走的人,尽管各自的方向或许也各自不同。或许还是要搬出那句话,“真实自有万钧之力”,选你所爱,爱你所选,前者只需要一个决定,后者却需要“给文明以岁月”。
寥寥数言,不成为章(对这种四字句的好感又多了一分)。在时光和自我的特殊性之中,感受生活所带有的普遍性吧。
February 25, 2020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