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
今天晚上不想干些什么,就写了些东西——其实也不算“写了什么东西”,就是在朋友圈发了一段似乎还挺长的文字,如下:
前几天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我觉得你现在的状态特别像一只‘优秀的绵羊’。”
我想了想,好像也对。等到今天终于上完假期前的最后一节课,有时间打开《优秀的绵羊》的时候,一句话映入我的眼帘:“我们当今的名校大学生,对成就和成功有着一种被压迫式的追求……”
这句话被当时的我用红笔圈出,然后划上了两个重重的感叹号,好像在嘲弄现在的自己。
昨天一张图片在我的朋友圈刷了屏,连许多平常极少发朋友圈的同学都转发了这条朋友圈,甚至我中学、小学的同学都加入了转发的阵营。坦率的来说我并不不太理解,因为这在我看来与“一手骑车一手推行李箱”(相信多少都在返校的时候做过类似的不安全行为)性质上并没有区别,而对内卷的讨论,近年来(至少是我上大学以来),用一个可能不是那么“文明”的词来形容,已经成为了“月经帖”,只是这个学期的特殊之处在于,才开学第三周这样的讨论就以一种于我而言“史无前例”的速度爆发,叠和上零字班对这座园子“氛围”和“黑话”的“准确把握”,一时让我觉得有些在这种潮流中随波逐流的摇晃感。
不过再晃荡的日子也总有光明,很幸运的是在学校的每学期,我都能找到一门可以“light up the life”的课,这学期当然是一门我“旁听”的课,旁听让我少了一丝对成绩的焦虑(对,就是那种“失去灵魂的卓越”的感觉)和上课的紧张(对,就是那种自己都不知从何而来的语速),对文本能有更多“放纵”的想法(而不需要担心要被“逼”着发表:不如自己多听听课,多读读书)。课堂上的讨论对我而言极具启发性,从《叫魂》、《红雨》感觉在之前的阅读中劈开了一条草蛇灰线,同时上课的时候也总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上学期研讨课的关照(同时也很期待下学期的经济史课),总之这种能够无忧无虑看点书的感觉真是忙碌的一学期的一道光。
仔细想想,这学期嘴上说着要“补课”,身体却非常“诚实”地选了一堆二学位的课——也就意味着相当于把大二上的专业课基本平行地移到了大四上,我不认为这是一种逃避,尽管这种重新排列组合与这个专业本身的培养方式与逻辑之间能感受到地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和矛盾。我感觉现在的自己面对未来,是对一个个可能性“打叉”之后选择了一条“注定如此”的道路——但谁又能说这不是这个专业的某个培养目标呢?
这几天七字班的保研结果出来了,一年以后的自己又会在路口被推向何方呢?
什么叫做“内卷”?什么叫做“不确定”?我们的焦虑究竟从何而来,又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看上去都十分现实,但是又无法解决。十一的前夜,北京下起了中雨,“一次场秋雨一场凉”在初秋的北京真的适用。那哒哒的雨声极适合伴着入眠。那如水的夜,遮蔽了一年中应该是最亮的月光,但同时也让人有着最为舒适的“睡眠体验”。但看看这一个月,有真正实现了多少自己的“Flag”呢?十一的假期看上去有四天,但实际上并不能让人去“换一种生活方式”。疫情之下的学校暗流涌动——但是难道平日不是这样的吗?我们越来越珍惜时光与生命,但同时也是将自己的这根弹簧压的越来越紧。
于是,我们还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呢?无论是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还是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亦或是单纯的“胡思乱想”?我们在面对着同一个目标,是否就只存在着一种“最优解”?这种共同路径的背后,与“内卷”又有着一种怎样的关系?或者说,我们所做的一切行动,都已经是在内卷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扭曲的产物?当我们接受了这样一套评价标准,又是否就意味着我们进入了这样的一场“饥饿游戏”之中?
最近有关“内卷”的讨论越来越盛行,同时“卷”这样的一个词似乎已经超越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界限,对于个人而言,实际上这是对语词力量的一种“减损”,这种叙述仿佛是一群人在一个正在燃烧的铁皮屋下越来越弱的敲击声。而我们还会用一些这样的语句来“自我安慰”:“人一切的烦恼,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可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才叫“有能”,我们所期望的,真的是我握住所有的可能性不放吗?
或者换句话说,其实我们躲不开的,是他人的眼光?
而当这种风气已经传入到刚刚刚进入这个竞争中的人,你竟不知道用一种怎样的方式去评判其的“对错”——或许这样的“评判”本无意义,但是当一切都变得规范化、模式化的时候,那所谓的“创造力”,我们所谓的“青春”又表现在哪里呢?
每个人都很忙,在各自的赛道上。寝室是朝北的,永远只能接受到阳光的散射,换言之,外面阳光多么明媚都与我无关,但自己的内心却总是需要有一种“光明”的指引,这种光,绝对不应该是他人的目光。
这或许需要我们去做很多解释——但是解释有时候并不必要,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想要什么,你会拥有多少的“可能性”。
这或许也才是内卷的本意
“你们拥有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权力,选择的权力”。
September 30,2020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