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命中每一个脚步 何必那么严肃
何必那么束缚 何不让青春自己做主
开头是许嵩的歌词,这个学期一件很魔幻的事情就在于自己莫名被拉进了一个许嵩的粉丝群——说是粉丝群,其实也不尽然,至少其离真正的“粉丝文化”应该来说还是差了很远的,因为这毕竟是清华的一群同学——说的好像清华似乎有什么优越感,但是我其实一直想说的是,清华(本来还想在后面加一些词,但是想想还是算了),是精英教育的,是与普通人(这仅仅是一个数量上的描述)有着距离的,在这里,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我感觉有必要区分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与“精英主义”之间那在我看来其实并不存在必然的张力。尽管平民主义与民主是被人们尊奉的价值,但是或许应该承认,在许多事情上是需要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这些或许能够普及以让群众理解,但是真正执行是一定是只会有,这只能有极少数人的。当我们想起“一个时代的灰尘,落在一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的时候,脱离其本身的语境,其实我们应该想到的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对,我们当然是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但是从根源上看,个体依旧是个体,是具有其不可磨灭的特殊性的。而在这个学科高度分化——甚至都不用说学科,社会分工高度分化的时代,每个人所能做的,似乎在历史上看是自主性最小的一个时期。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从生活本身看,尽管生活的具体内容似乎丰富了,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信息获取能力,但是我们又如此深切的处在这样一个信息过载的世界,来自于沃恩所想的,或许都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自己想要的。而倘若这都能被塑造,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具有确定性的事物?
在政府实习也算是过了一周,而我却发现,不论是工作还是夜晚的活动,都让我的表达欲似乎被处在一种被抑制的状态。一方面,我在不断分泌激素让我与人的交流处在一个高兴奋度的状态,但是在另一方面,我自己的内心似乎在不断喝止自己,或者说让我明白这并不是常态,甚至自己现在所经历的生活,其实与自己无关,而只是与这个活动,甚至更为直白点说,与清华这个名头有关——这毕竟是一个深处武陵山区的小县城。当然,现在的县城的繁华程度,或者说所能获取的信息与资源,其实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但是物质的丰富并不能改变观念的匮乏——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里的物质也其实不能说丰富,看你用什么标准评价吧。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对读书报告与晚上的讨论如此厌恶——这之中的很多感受,为什么一定要去借用曾国藩或是韦伯之口说出?在这个最为真实的环境之中,我们有为什么要去争论出一个所谓“正确”的解决方案——而事实上,这种“正确”也是想象的产物,我们必须深深的知道,自己在这里做不了什么,我们也根本不了解中国基层政府的现实,在这个假定下,我想更更多的,是属于我们去体验,去经受的,这种经验或许是具有普遍性,可交流的,但是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他们必须首先成为我们自己所认同,甚至先不说认同,所认识到的,可以被描述与叙述的事物(这或许是一种实体化的过程,这之中是必然会损失许多鲜活的经验的)。我会想到《后浪》的一句话,“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从事实层面上来看,这似乎无可非议,因为倘若自己不接受现在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者说不能为他们赋予,或者说找寻到意义,那么时间的流逝对个体来说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生活在我看来本身是对情感状态有要求的,它应该是奋进的、昂扬的(但这不意味着这之中不能有挫折与困难,但是要明白的是,这种挫折与困难只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应该是愉悦的,令人享受的(但这不意味着这之中不会有伤心、愤怒、遗憾与委曲,但是要明白的是,这些情感只是愉悦的某种表现形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是感念这一段岁月的)。这或许会让我想到《三体》中所说的,“给岁月以文明”,文明是什么?以文化人或许是之中的含义之一。但是我们却大多数时候被事务性的工作缠绕——即便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或许可以乐在其中为其赋予意义,但是这终究只是自己建构起的围城,是在想象的幻境之中生存。我会在这之中经常说,“真实自有万钧之力”,但是我现在想重新思考“真实”的定义。上个学期读海德格尔,有一瞬间我似乎能够惊讶的感受到我与其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似乎是非常微茫而短暂的,但是却让人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欢愉——这是与文本的对话与自己的再阐释。它无所谓对错,无关具体的评价,只有关自我的感动。当然,你可以说这是自私的,这是个体主义的,我接受这样的批评,但是我仍然十分珍视这样的感觉,因为这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可能,这是在学习生活之中所能找到的,我想对我来说我会认为这是一种纯粹而简单的快乐。
《后浪》里面说,“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快乐是什么?快乐与事业有着怎样的关系?我想当任何事情变成“事业”,中间一定有令人痛苦的部分,这个学期我感受到了这之中的一部分,尽管只是最为浅尝辄止的,尽管这更多的是我的问题,但是你会发现,要将一件事情“做好”,之中一定是要付出眼泪、辛劳与汗水的,而且结果常常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你会看到这背后所蕴含的无限可能。但是一个悖论就在于,你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常常是成绩大过内容,或者说,尖锐的批评作为真正有助于提高的方式之一,在人际交往之中已经越来越难以被看到,这其实是某种悲哀, 因为这其实消解了人际交往本身所具有意义的很大一部分。其实相似的是写材料。为什么会说“事务性的工作”呢?我想这暗涵的一个意义在于,这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作”,或者更为直白一点,它没有风险,评判与反思都只是一种形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这一年之中,我知道老师“想要”(或者更准确的表达是,对于同学们的预期是什么)什么,我也知道有什么样的“捷径”(例如将大量的二手文献藏在文字之下,或者是去单纯的做一个缝合怪,去用B老师的观点挑战A老师),但是这不会让我感受到创造性,当然人是风险厌恶的,思考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也只有这样的困难才让我们能体会到作为一个人类,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清华的学生所具有的价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以上的群体就不应该去做事务性的工作,只是价值的形成,当然是能够靠时间的积累,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彼此有某种信仰与努力。没有人真的会很傻,当你把别人当成傻子的时候,其实是在降低自己的智商。
但是我们至少有选择自己与他人是否产生联系,产生何种联系的能力。作为一个个体,对自己的时间与生命是需要有一种掌控感的,尽管这之中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但是这种感觉是需要的,这是我们用以对抗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所能采用的极少途径之一。但是,这种掌控感不应该意味着生活如同火车时刻表一样按部就班,当然这之中可能有一些变化,比如说能够阅读更多的书,去看更远的世界,但是正如在上几篇博客中所说,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本身并不构成意义的来源。而数字的更迭本身也不意味着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对于意义,我们应该有更为深切的体察。
选择一个方向就向前走吧。
July 10,202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