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好物不坚牢,彩霞易散琉璃碎。
从小城到省城,186公里的距离,来来回回,几乎可以说是“反复横跳”,对我而言,这其实反映的是自己内心的烦乱。而就在刚刚,返校的审批结果下来了,仔细想想,如果自己能够买到明天到北京的Z208,或许是一种更方便的选择,也不需要在今天就与大家不告而别,可惜机会是稍纵即逝的,那趟列车的车票就在犹豫之中被买走——而我或许更加不能忍受的,是一个人在长沙所面对的这种不确定性——尤其是对最坏的结果,我是不能接受的。而Delta病毒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一天之后你所熟悉的那个地方变成了什么样。
长沙,本应不让我如此担惊受怕,毕竟我也有在这里生活三年的经验,而就算最坏的情景来临,我也能够去寄居于亲戚家——当然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景象。那我担心的是什么呢?或许是并不愿意“麻烦别人”吧,又或者是,不愿意去继续伪装自己——总而言之,还是希望让自己的心,在某种意义上得到“安定”。对,安定,多么迷人的词呀。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玄学”,或者说,这只是一种主观感觉,但它本身是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指导的,能够让我们在这个风险社会中,去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我发现,我还是爱着这座小城的,至少,这个决定可能不好,换句话说,至少浪费了一百多块钱和今天的快乐时光,但是却是最能抵御不确定性的。
这个时候我才终于明白,人原来是如此的“风险厌恶”。
过了一天,昨天一晚也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世界在我的眼中似乎从来没有变的如此摇晃,这或许就是颠覆之前的飓风,犹如刚刚过去的台风“烟花,在还没有登陆的时候就已经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广泛的降雨。昨天一天自己做了些什么事呢?或许每一条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了吧。逐渐发现,瘫软的,没有意义的生活,同样是如此令人不安,或者说,我们需要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有一个“独立”的航标,这能够指引我们的内心,或者说,让自己的内心安定下来。我逐渐发现自己走了一条没有什么道理,或者说,一条稍显崎岖的路——但是在真正到达这个目的地之前,谁又知道哪一条路是最为直截的呢?或许,回到家本身就是具有意义的,这让我开始怀念在这小城的最后一段时光——在另一场疫情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即将面临的保研的压力,没有人能清晰的设想到未来吧。
我没有想到,最终完成这篇文章是在八月一号的晚上,离开小城的火车上。
火车隆隆离开小城,带走我整个有关“暑假”的记忆。假期,什么是假期,或许对我来说,一个定义是,没有读书的日子。
时间性的距离真的能够与空间性相互呼应。
或许在火车上,文字就是会变得如此细碎吧,就像车轮与铁轨相互碰撞,发出有规律的声音。
不确定性,终究还是落地了,只是他的时间十分不巧,就在我即将登上离开小城的火车的时候,北京收紧了进京政策而我因为有14天之内的省城旅居史——并且这还不能通过改换手机号的方式消除那个难缠的“*”号。我突然有两个恶魔在心中打架,我不知道到了省城转车的时候,或者是明天到了北京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大概那也会成为一段经历吧,而这也是让我自己安心。但是,那终究是令人不希望见到的,但是,“希望”在这时候,或许是宝贵,但是却最轻飘的东西。“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更不用提在这摇晃的时候去面对未来。这只会让我反思,自己所做的决策是不是正确的,但是去追究这个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已经是陷入这种对自己深深的怀疑之中的话?我可以尽力表现得毫不在意,但是我终究是需要找到一个出口,或者说,找到某种依凭的。继续这样的伪装,只是在消耗我自己的生命能量罢了。
这三个地名,都本不应该让我如此担惊受怕,但是在这个特定的时节,我突然发现,我自己是如此想要蜷缩在龟壳里,不去于任何人交往,不与任何人维持关系,作为回报,我也不会为难在我身边,与我有关的所有人。
但是我们终究是在社会中生活呀。
某种意义上,你可以说这种连接是通过手机的电波实现的,但是那描绘的真的是事实吗?或者说,屏幕的另一端,真的关心你吗?每天群里有几百条信息,一一刷过去,有的可能确实与未来有关,比如推研成绩的计算,而另一些,则与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有关——而就像之前说的,我前所未有的想要与这个世界隔绝,但是却同时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去进入另一个世界。换句话说,未来似乎在我现在的世界中具有笼罩性的地位,但是未来在当下,比以往的任何时候对我而言都更加模糊。认真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急着回学校,或许也正是为了尽早去与夏清老师完成那次谈话——在五月份之后就再没有进行,同时这两个月也可以说是我最为忙乱——或许更偏向于“乱”的两个月。但是从另一方面,我又是如此恐惧这次谈话,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其会被导向什么方向,而到这里,我并没有什么退路。而正如第一段所说,人都是“风险厌恶”的——不过,哪怕这定下来了呢?我是不是会进一步的担心那“永远不会到来”的未来?而这难道要成为人生的常态吗?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
这能让人理解,但是这终究不应是一种常态。
我总是会想起一些记忆的片段。
我也总是会沉湎于床铺。
仿佛没有什么能够拯救我的时间,除了我自己——本来在这里输入法自动给我弹出来“我们”,我默默地将“们”字删掉。
本来就只是个体化的情感,何必找别人为这种情感背书?
没有人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却能够用理性去预测自己之后的行为——哪怕这或许冰冷地可怕。
July 31,202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