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追寻无用之大用


我什么时候恨过生活,这个纯洁、冷酷、无情的生活?

这真是愚蠢、误会!我只恨过我自己,因为我禁不住生活的考验。


编者按:
  这是“回顾”系列的第二篇文章,开头的两行,刚好是今天的单向历,似乎一切都很应景。
- - -

  当一切繁华落幕,期待的目光成为前行的灯塔。那漫漫长路里的点点星光,却从未告诉我们将去往何方。若放在从前,会担心这样的不确定,是在闲暇里用所谓的书籍填补空虚的时光。而如今,它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在课堂里激烈的讨论吗?是在图书馆拜读那些人类千年智慧的精华么?

  走过了多远,我们才想起来追问,人何以为人,正义究竟为何物,是否有普世的价值,对与错是否总是泾渭分明?我不清楚,这究竟是种进步,或是种反思。

  当翻开那些大名鼎鼎的书籍,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究竟是何思想?从前的认识又是否是正确而肤浅?像是政治里不得不说,不得不写而又做起来玄妙的语句?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上溯到苏格拉底,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名不再是抽象的符号,在历史的背景下考察,那些我们看上去理所应当,或匪夷所思的,自有其一脉相承的根源,乃至于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于科学。理解,并愿意接受,人类文明的大厦向我们开放着它基座的库房。

  不得不说,从高考前对于踏进这扇门的自信于犹疑,到如今的跃跃欲试而顾虑丛生——或许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担心于对自身的怀疑,对环境的畏惧;它们或许是一脉的。若是执着于学术的远方,时刻叩问着自己的初心,明白该干什么,想要什么,生活才会重启其紧张而令人愉悦的乐章。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愿在书山之中重新发现并定义社会与个人,在痛苦中涅槃,找寻自己的位置与方向。所谓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是知道自己的前路,知道自己在做正确的事。

  翰墨书山,文理交辉,是种能力,玄妙而难以捉摸。或许只有感受过,才明白更新一种的“痛并快乐着”。

  在荷塘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块吸取智慧之水的海绵——低等却摇曳生出光辉。


后记:

  这都是一些好有意思的问题呀,以至于三年之后,我仍然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阅读与思考的重要性,同时我更加明白了自己并不是那么聪慧,理解与知识对我来说,因为种种客观条件与主观能力的限制有着局限。现在想想自己在校的五个学期学了136个学分,看起来忙忙碌碌,最后自己究竟收获了什么倒却要打上一个问号,就能发现时刻保持对这些问题的求索,保持一颗好奇心是有多么重要。

  大概在这座园子里的所有人,多少都会有些自卑吧,但是能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惧他人的目光去选择一条自己的道路,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成为了一件十分可贵的事——但是这本身又是如此稀松平常并且必要。可能在这个面临选择的时候说这些显得特别矫情,显得是在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角度来说的,但是当我认真去问自己自己在大学里要做什么,我应该还是会笑着回答,“读点书”。

  这是大学之于我的全部意义。

August 18,202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