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我们越界过多,是该拉起吊桥,回到自己领域了。


编者按:
  这是“回顾”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开头的又是今天的单向历,似乎一切都很应景。
- - -

  很多时候,仅仅因为自己所处的位置而受到赞誉,因自己一点点不成熟的行为而换来掌声。我们没有办法预见,没有办法判断,在这光怪陆离而自由的世界里,任何一点不同都可以成为歆羡的理由。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特色与所长,所需的不再是全能,而是某一方面的专精。

  我们在探寻的,是无用中的大用;我们在挑战的,是相对于他人可能是起点的极限。当两天读完一本书并写两千字的读书报告不过是稀疏平常,当上课时能够紧紧跟随并有自己的思考,当能平衡学习与生活,有时间阅读自己想看的书籍……尽管大学的压力突如其来,但仍能适应并活出自我,维持着那份所谓的光鲜与尊严,或许是对未来,最微茫的期许。

  过去千差万别,但都变成了理所当然。在全新的起跑线上,更能理解周边的环境,所谓的关照中国社会,大学生活或许刚刚浮现出一个轮廓,犹如一艘巨舰在黎明的薄雾中驶来,迎接它,会有缆绳摩擦地面的刺耳,但更有落锚时激起的白色晶莹的浪花。

  我们的路径彼此分离,渐行渐远而又重复交集。哪怕那最些微的感动也会成为生活里一朵最微茫的浪花。逆风行,未可知,重构一种生活,找寻新的目标,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每本书的文字中,每个人的交流中所实现。

  它太光怪陆离,以致让人失声。

  只有在园子里的人,才会明白园子外仰慕的目光的分量。

  将过去清零,对未来的苦难甘之如饴。

  希望总有一天,回头望时会感谢这岁月。

  渐行渐远,未来的路终要靠自己走出。


后记:

  今天下雨,没去锻炼,昨晚三点才睡——主要是重新装回了Windows 10,那熟悉的界面与使用方式又回来了。当然可以说我是瞎折腾,但是这或许就是工具理性(我当然知道这个词用在这里是错误的)所带给人简单的快乐吧。又是一天没有做事情,今天已经是周四,那么意味着看史料的任务就堆到了后面两天,然后还有要写完研究生报考的材料,整理完两本马克思主义的教材——关键还是要记住,然后是这些年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及其解读,还有每天的运动、俄语、英语以及Blog,这么算起来,其实自己很清楚要干什么嘛。待会会是一个有关怎么列书单的分享,大概在这个时刻,我似乎从未如此接近另一种生活,或者说,其实自己的一些部分已经进入了这种生活之中。但是不确定性仍然包裹着我们,只是需要时间让这一切成为现实。

  带着这样的目光再来看这篇写在入学约莫一周之后的文章,那种心态似乎又是如此历历在目。但是还是昨天那篇“回忆”文章所说,还是先认真读点书,別想那么多吧。

  昨天与夏老师短暂见了一面,拿了一个其实现在看起来不太重要的表格——但是真的好感动老师一直记得这件事,然后推荐了一本书,昨晚上也找到了电子版,然后就是有关论文和推研的程序性问题。我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只有这样一个选择,但从目前来看,还是先全力以赴再说吧。今天也听了支教团的宣讲,院系的要求是如果想参加今晚上就要交申请表。想了想自己应该还是有自带名额, 尽管很敬佩真的是想做这件事的人花一年的时间去实现这个梦,但是真正选择的时候我犹豫了。尽管也认识一些支教团的学长学姐——这个群体其实在清华里不算多,但是却觉得也没有什么好更多交流的。自己之前也考了教师资格证,这两年,从招生到回母校,也没少接触高中生与高中教育的语境,但是我却对这种生活感受到了一种从内心之中的一种恐惧——或许我就是不那么“安分”吧。同时,还有另一层考虑,就是我不确定自己能面对班上的所有人。对,重点是“所有人”。之前入党的时候,自己写的缺点和评议出来的缺点,都是“不够联系群众”,或许从另一面来看这是“有学术追求”的意思吧,但是经过这一年,我毫无疑问的认识到,自己是如此特殊。而现在,我似乎知道我在等什么——一份今年新雅推研的最终政策。明天就是周五了,下周自己小学期后半段的课程就要开始上课了,可能那会给我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考与选择吧——可能,这个时候可能性似乎又是如此迷人。

  特殊就特殊吧,“是颜色不一样的花火”,关键是,或许马上,就要迎来爆燃那刻的绚烂。

August 19,202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