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编者按:
这是“回顾”系列的第四篇文章。今天早上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一到五点多钟就醒来,然后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既然这样,那就干脆起床去跑步吧。尽管我之前也看过六点钟的清华园但是真正在这之中“做事情”,而不仅仅是一个过客,大概还是第一次。我第一次清醒的感受到八月有些含量的晨风,第一次如此主动地在这么早踏上西操的跑道。我忽然发现这不是与任何人竞争,这也与任何人无关,我只需要跑自己的路,只需要不断向前。
- - -
很多时候想静下来写一点东西而不得。
我不明白是周围太喧嚣,抑或自己太浮躁
光环犹未褪去,认可又是否如此宝贵
沉溺书山从不是错误的选择
雨夜,却将自己封闭在手机音乐中听暴雨雷声
晴天,却在寝室里独守昏暗的角落
心态如此复杂,以致难以描述
是种对未知的惶恐与选择的迷惘
无数的人们又究竟是否与我相关
以往的所谓经验不再适用
恐惧,却不知来源,时间分秒流逝
那层层的书籍是否是向上的阶梯
两千字的文稿究竟要承担多少思想?
选择无限丰富,不知道回归兴趣会否是最好的选择。
所谓苦尽甘来,凝聚在一天天踏实的行动中
不只是喜怒哀骂与戏谑。
选择随处存在,未知仍有许多,
有限的时间承载着太多的意义
只是有时会消弭于无形
终究要习惯一个人,但也不排斥集体无意识
但要坚强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如梦似幻
后记:
现在再来看这篇,或许没有多少逻辑可言,如果从学理意义上说,或许能够讨论一下究竟怎样的文字,才能够被称之为“诗”。从高中以来写随笔,似乎总是有这么几篇,就成了一句一句的断章。这或许也是符合自己跳跃的思路的,但是这些,现在看来既不押韵,也没有什么逻辑与章法,特别是最后一句,简直就是戛然而止。但是不论怎么说,我似乎仍然能够感受到当时的那种心境,也就是那种,或许可以说是“少年的怅惘与迷失”吧。
这个主题或许是文学的一个“永恒母题”,如果翻看曾经的随笔,我也在这上面花了太多的时间与笔墨——当这种情感汹涌而来的时候,至少从我个人来说,是很难抑制住写点什么,或者说,做点什么的冲动的。而这这种情感还只有在这种时刻才会显着如此生动传神,否则就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换做今天,可能或许自身所面临的不是迷惘,而是焦虑——这既有从推研而来的,也有从对未来的思考。当然我可以用很多事情填充自己的生活,麻木自身的感觉,但是时间流逝的数字是不会骗人的。《后浪》里面说,“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个人主义的,但是即便是这样,从热爱到生活之间,仍然是有相当的距离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早上一段极富操作性与生产力的过程后,迷迷糊糊的,一觉睡了两个小时,然后开始继续写这篇博文。
其实都知道,写博文多了,反映的其实是自己没有做什么正事。昨天下午刷了一下午树洞,正好是在讨论推研的问题,莫名觉得自己也身处于这个讨论的场域之中(尽管自己自然是只看而不发言的),并且感到焦虑一阵阵袭来(或许更多的是不确定性吧,毕竟如果是程序性上的,单纯看数据的话或许还没那么严重),然后下午中秋国庆放假的通知,以及最近整治娱乐圈的新闻,再加上最近喀布尔的局势(这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国关背景,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最近自己在上政治学系的暑假小学期课程),总让人觉得胸口一紧。叠加应该已经形成惯例,但是实际上远远没有形成的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比如说,每周的史料阅读,还没开学就让人觉得时间的齿轮开始咔咔的转动了起来,并且我还不能看到停止的可能性。我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并且这会成为我生活的常态——或许这就是奋斗吧。但是仿佛身体会告诉我在什么时候需要休息,仿佛自己最好的状态与学习的时间永远是不够匹配的。
昨天还收到了冬奥志愿者的录取,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签那个确认表。负责这个的是一位我很相熟的学妹,她问我,“为什么会放弃呢?这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么?”我一时没有想到怎么回答,只能用一些对于我现在生活的描述去搪塞。我或许是会听从这种形式的“内心的声音”的,经过这个暑假,我或许对有些东西,尤其是打着“情怀”与“志愿”的东西更多了一份思考与警惕——这并不是我变的冷血了,而只是意识到这个世界的众多事件有其本身发展的逻辑,而在这个逻辑之下,情怀往往是可笑的。——当然,这取决于你想要做什么,希望有一种怎样的生活。而一旦选定了道路,尽管外界可以对这条道路有这个人的评价——比如说我推研的专业,就其实是误解挺多的,正如我上小学期的老师就会很诚恳的告诉我这条路所面临的荆棘。——我能感受到她的真诚,但是我也有我自己的理由继续走下去。毕竟,学科与学科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尝试去理解这个世界。你当然可以说这是政治的,或者说你会面临一条更为崎岖的前路,但是,路终究是人走出来的,不是么?
当然,有的时候这样的选择或许根本就不需要理由,我也只能决定我自己,而不能改变身边的任何人。——或许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由自己所经历的独特的历史塑造的。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历史感,它支撑着我们更有自信地走下去;但同时我们终究是在往未来的单行线上孤独的前进着的,“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成为你的生活”。
August 28,202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