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最近的未来,期待万花盛开。
编者按:
这是“回顾”系列的第五篇文章。选择在这个秋天的起点,又或者说,又一年新生入学的时刻去重新敲下这篇有关未来的文字,本身就极富意义。三年之前,那还是一个没有疫情,没有有关未来的压力的时刻,而三年之后,我作为“站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却不得不要去认真的思考未来的方向。一切似乎都已经确定,但是却从程序上来看什么都没有,我知道前行的路,但是迟迟迈不开腿。
- - -
从来没有如此期待暖阳。
若是一切可以避免,又如何会让这一切发生?
所有的光鲜亮丽,不是那阳光所撒下的片刻温存,不是伪装出的善意与优秀,而是像尼采一样的,像太阳一样的,能够燃烧自己创造温暖。
这不是burn the night oil,而是真实地感觉一种对未来的可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期望,至生活的冷风中,哪怕兀自地小小地闪着光芒。
什么叫做挑战?什么又称其为流逝?期许的不应是一周周平淡无奇地过去而惊恐难过的发觉自己失去了创造波澜的能力。当厚重的文本所承载的不再是确定,曾被忽视的“自然文本”之美与我们总有些许距离。
而这天然又人工的距离从何而来?停留于旧日的思想,是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响,也是对问句不再敏感的粗糙的内心。当我们被一些所谓的概念所蒙蔽,沉迷于所谓的历史概况而忽略对现实的关照,对文本的分析;对自己的理解过于自信而不屑对不理解的词句进一步分析;一味的顺从自己“本性”而忽视环境变化与集体需求,恍然如梦却又一味沉浸梦中,窗外的暖阳吹散寒风的温暖,未知的迷雾只有靠心灵的灯火与思想的火焰才能驱除。回顾过往,所谓的荣光板结灰暗,犹如曾经信仰的精神火炬燃尽其最后一丝蜡灰的冷淡,而当自己失去了那一丝烛火的引航,心中却无时无刻用那丝烛火试图点亮整个世界——那是种可笑的徒劳。
有无数机会让我们与过去相连,但对过去的情感不能成为获取新知的桎梏。从一点一滴中发现思想的闪光,从一题一问中收获前进的喜悦,或许才会在黑暗中顽强地看见光明。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保有对知识与书籍的好奇,中阅读中了解思想的火花,这路是会迷惘,可能孤独,但绝非无意义。仿佛是一种最长的蛰伏会成为全新的生活状态,跳出的舒适区让人明白温柔乡是英雄梦呢。中更大的平台,以往的一切只是初始能力的证明,而更大的可能在书籍、讲座与探讨之中。不再卑微,成为课堂的亮点又有何不可?慢慢滑向讨厌的人的深渊,有着一种不甘的骄傲。
暖阳洒在文图书架之间,或古朴或庄重的图书有着不一样的光辉。流连其中,不再有一种快速阅读的占有式冲动,而是学着慢慢走,欣赏呀。
时光或许漫长,但与浅尝辄止的快速相比,我愿意等等思想的脚步,让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创造性地演绎,让文本自身生发出光芒,真正地有一场对话而非批驳——更何况是用刻板的,不知从何而来的价值判断批驳。
对所有事实保持怀疑,但在能改变之前勉强接受。
唯有更多的思想火花,才能撑起思考的大厦。
而目前,唯有不断地求索与追寻。
外一篇:
若是长久停留在阴暗里,就会忘记阳光在并不遥远的窗外。
害怕和过去的自己相遇,狠心地将与过往一切的联系切断,但悲哀地发现自己已被打上了一层深厚的烙印,过往的一切不可选择也不可追回。
满怀希冀地与未来重逢,但却不知未来是否确定,恍然如梦的青春不会过得安稳,密密麻麻写下的读书报告又会否有梦想的色彩?泅渡的一场与不确定性的徒劳挣扎,每一步的战战兢兢,到头来发现点缀着星光与黑暗。不可能不在乎外界的目光,但唯有自己明白自身的处境。愿做一块知识的海绵不断吸收新的养分,与旧有的浅水混合、稀释,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
这是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会是一条全新的路。所谓“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这座园子里有太多的光芒与活动,它让我们认清自我的渺小,从而甘于平凡——但不平庸。让我们接触现实的人际关系——但不失望。一切都在改变,但其向我们展示的,是前所未有的广博知识天地。这会是种蛰伏与黑暗。
我在最近的未来,期待万花盛开。
它终究会到来,让所有汗水与泪水浇灌的果实收获。
入冬的风声悄然吹响,
我站在寒风中期待春风来临。
后记:
从文字上看,这大概是典型的那个时候我的语言风格——或许现在也还部分的遗留在现在的文字之中。大一的十月份,大概是对这座院子的好奇消散,而第一次将要面对具有压力的期中考试的时候。——而那时的我似乎并没有真切地意识到这一点。上面文字所体现出来的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很快,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逐渐向这种生活告别——不再写纸质的随笔,不再去文图自习,不再具有对知识的好奇与兴趣,甚至不再会写字与说话。人们会说,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但是在有关决策的时候,我需要一种方向,我需要确定性。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选择与机会,但是却缺少能够把握住机会的人。很幸运,在三年之前我成为了那个幸运儿,而在三年之后,会有很多时刻提醒我确实有很多人关注着我,或者说,“凝视着我”。但是这种就是我的生活,有什么权力,他们仅仅看了一眼,就决定我的未来?——当然,他们可能是出于好心。
我会发现,我很难去解释自己的选择,我只是固执地觉得自己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一件能够让我有未来的事情。——当然,你可以说这还是在逃避,是在将选择放到两年之后。但是我更不敢用五年的时间作为赌注,我还是想拥有那一丝丝可怜的确定性,或者说,或许这又是我最自己太不自信吧,或许又是我的伪装太过完美。
但不论如何,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有我一个主体,都只是我自己的人生。
September 1,202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