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就算失败了也要回头看


一切都会是最好的选择

  究竟是真实更重要,还是以虚伪换来一个未来?


  这样的二分或许过于武断,听起来似乎也有那么一丝残忍,甚至是讽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打开这个页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昨天晚上很晚了,想到今天有早八,就早早的关掉电脑,但是又感觉不写点什么对不起那天的意义,于是乎有如下的断章:


  我觉得今天应该有小作文,但是时间太晚了,也一不小心关了电脑,那么就简单说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将所有的困难都留给了明天,就不要抱怨明天的黑暗。

  生活终究是场连续剧。


  然后周三满课,读了一些,或许是有的没的的史料吧,然后晚上旁听了一节课,还“偶遇”了导师,然后再摸了摸鱼,于是就到了零点之后。

  我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需要节点,但是当那个点过去,纵然可以有盛大而华丽的纪念与仪式,但是那总是转瞬即逝的,一旦过去,你会发现,不过如此——当然,前提是那是你“预想”的结局。

  其实在我的观念之中,我会觉得那天早上,自己的表现并说不上“好”,或者说,我或许从一开始,就用了一种,从现在来看很坏的姿态吧。而且在这之中,我不敢有特殊,不敢有骄傲,但是,与此同时我又是如此缺少自信。我会想起前两个晚上,甚至是前两个月的焦虑。昨天晚上我发完结果的那条票圈,有同学私信我,“恭喜雷邓兄阶段性地功德圆满!暑假那天我和王哥去接你,你那愁的呀,现在总算卸下一些重担子,好好休息!”这让我想到那个下午——一直到凌晨三点的那个下午。这构成了我对长沙最新的感性印象,只是这时间太短就被疫情打破,而我所熟悉的关系,熟知的人,一个个地被隐藏在银幕背后,甚至我会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熟悉的自己。我茫然地把那十节课讲完,不知道那三四位同学有没有感受到我的紧张与无助。——或许我们都只是在时间大潮中茫然漂泊者的人,只是我一方面享受着风平浪静的湖面,但在另一方面,湖的尽头,是尼亚加拉大瀑布。而历史,恰恰记录下了我们来时的脚步,并且不断提醒着我们这一点。

  或许在今年之前,我都宠物强烈的感受到这个世界所具有的多样性,尤其是,我们能/会遇到一些怎样的人的多样性。而在未来作为不确定性的根本来源之下,这种不确定性被放大,并且成为这个看似“牢固”的共同体分崩离析之前的挽歌序曲。——然后我会发现,我其实仍然是如此缺少一种“归属感”。哪怕你那条票圈,其实我是会看在群里的讨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恶趣味”,但是我确实但是会有一种感觉,希望“来得更猛烈一些”。但是那又如何呢?那也只是一天,甚至只是一天中的半小时,这不能在任何程度上决定未来。

  与此同时我其实越来越会关注失败者,这不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只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是我对这种状况有着一种或许也是某种本能式的反应。我其实敬佩他们的勇敢——我今天看到票圈,一位很优秀的同学决定考研;我也重新反省自己之前的一些言行——比如说当我知道本应是六字班的学长,因为身体原因成为了我的学弟;我也开始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究竟是否是一个“受欢迎”“被人需要”的人——比如说每天晚上的提问箱。这些问题我没有答案,只是一些简单感受。我仍然会冲动,会感伤,甚至在更大的意义上“成为一个黑洞”,但是我其实发现在这个社会上,我需要去发光发热,哪怕这带走了我自己身体中的最后一丝光热。你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自虐”吧,但是我其实并找不到一种,或许可以说是“描述方法”的东西吧。我或许会更加经常的想到,“这对我来说有什么用”,但是这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又是被我的直觉所讨厌的。没错,我当然愿意分享,但是在这种黑暗慢慢的挤占所有的光线的时候,或许是下意识的,我也会感到慌乱。

  但是终究还是要面对呀,那才是生活,那才是你自己。

September 22,202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