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樟之下,那些酸甜苦辣
曾经的拖沓
涅槃成为勇敢的步伐
一个没有效率的周末,一周三休,带来的是似乎什么事情都在礼拜一开始,结果礼拜一似乎变成了一个最为忙碌的“工作日”。这样的生活啊大概也难言正常——正常,或许失去正常,才知道正常,有的时候或许只存在于理想型之中。
我知道一切都似乎不该是这样,但是这或许就是生活与现实逐渐让我接受的。之前我们总是会深刻的感受到过去与现实的张力,那么不如说,现今感受到的是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张力。而这种张力似乎是更好解决的,那就是时时回看自己走过的道路。我似乎仍然铭记着那八个字,“好好读书,好好写作”。很奇怪,这几个字也不宏大,也不崇高,甚至带有那么一丝“小确幸”的感觉,但是这或许是我目前理想中的生活。经过这个学期前七个礼拜,我发现我自己并不是厌倦读书与写作,而只是痛恨一种无力感——一种对自己生活失去控制的无力感。当然,则或许可以换一种表述,那就是自己有了一定的方向之后,消解掉了很多行为的意义。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在推研之后,但是又其实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还是一样的看书,一样的写作,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学期的课程任务这么重,以至于我的生活似乎总是在挣扎之中度过——我追赶着一个个DDL,我觉得那是我的义务,我害怕任何闪失毁掉我的未来,但是我又其实是在一步步的摧毁我的未来。在这种进退不得之间我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逼仄,但是我又无法抱怨,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而周围的所有人,都对我释放了最大的善意,去尽己所能帮助我,只是我既没有把握好时间,也没有去哪怕紧紧抓牢一根别人递给我的绳索。这或许是一种沉沦,因为我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的黑暗与冷酷。而这,似乎看不到尽头。
写到这里,似乎有点偏题,但是我想这其实是另一种引入。只是,现在未来的光,似乎盖过了过去,让我在另一种意义上,找到对现实生活逃离的出口。十月即将结束,这个学期也过了一半,北京的供暖季也即将要开始,香山的红叶,听说也快要红了。这大概是一年北京顶好的季节,但这外在的变化与我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当然我最近越来越经常去运动,也与这座园子里的种种景物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但这从另一个方面越来越深刻的提醒着我——你与这些景色无关,你最终或许并不能长久的生活在这个园子之中。我不知道这种离别的惆怅从何而来,因为至少未来两年,又或许是七八年,我都还能在这座园子里看春花秋月——或许是我知道这之后会有更多未知,而我现在还能因为自己本科生的身份和课程的压力去逃避。只是我自己都知道这只是一种逃避,并且这种逃避给我带来了更多的痛苦。这仿佛是一种可笑的轮回——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诅咒。仔细想想,自己这学期感觉最好的状态,莫不是认真读完书,真的有自己的内心写出了一些东西的时候。但是遗憾的是,这学期的更多时候,我似乎只是一个“翻书器”或是“打字机”,去在DDL的逼迫之下,在诚信的基础上,写一些我自己都看不下去的东西——或者更为直接的来说,去在DDL的追赶下,“毫无感情”地完成一篇篇作业。——我知道有更简单的方式,但是我也有我自己的原则。我希望将一切变得“更有意义”,但最终似乎只是在折磨我自己。
这会让我想到高考前的两三个月。我大概还是没有对此写过文字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段时间在我的记忆之中过于模糊。达拉斯我想那段时间与现在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我很确定在不远未来自己的去向,但是在这之前自己还需要经历看起来势在必得,但又其实颇具挑战的事情——对于那段时间而言是高考,而对于现在来说是毕业论文。但不同的是,我那个时候对近在咫尺的未来颇感自信——尽管现在,或者就即便是那场决定命运的考试放榜之后,我就已经意识到,这种自信,可能只是虚妄。但是我又花了三年的时间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并对我现在所有的现在与未来,感到无比怀疑。
但生活并不摇晃,生活在以一种极快的速度挤占我最后呼吸的空间,然后只能不断地奔跑,哪怕不知道奔跑的方向。我选择现在继续写完这篇,其实只是为了占时间,好抢到食堂的第一口香锅,然后继续勤工、上习题课,然后用三个小时,完成在今晚上的DDL。你会发现,哪怕是这样的安排,我也时刻“有事情干”。但是问题是,我可能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应该做的所有事情,那我也只能去惩罚自己,用时间的延长和效率的降低,去卑微地献上一篇篇支离破碎的文字。
但是这些文字背后掩饰不住的,是空荡与虚无的头脑与灵魂。这个世界不再摇晃,但是却从未有如此值得怀疑。这一切似乎都是一种幻象,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被建构的意义空间之中,去满足他人的目光,而不是自己真实的需要。这里有情感,但是情感附属于关系之上;这里有生活,但是是会被他人目光评价的生活;我可以活得“光鲜亮丽”——甚至可能都不是如此——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生活中,不可被分享的种种幽暗。但是我又无力去改变,这个世界本身对我是如此良善,以至于我没有很合理又去提出哪怕是一点点的要求。我可以有独立思考,我会恋旧,我也会自我感动,但是似乎总是有那么一种声音在背后提醒我,“嘿,你‘应该’是那样的”。有人跟我说,这是一种“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或许吧,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现在的生活,我或许会说“拧巴”,这不仅仅有关理想与现实,也有关内在与外在,自我与他者。
因此,当我看到高中115周年校庆视频之中,自己突然出现的时候,还是感到了一些惊讶——我拍了那个视频,因为我也没有理由推辞,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镜头会被剪辑到主视频里。事后想来也能理解:因为背景。仔细想想那天,我用十五分钟不到的时间录完了两条,我不敢看自己的视频,因为尽管“流畅”,但是肉眼可见的紧张。但不论如何,这或许是我近日生活中的“高光时刻”,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高光就必然有阴影,而这件事的阴影或许在于,即便已经离开高中三年,给我最大的认可,仍然是高中。我不知道这是否暗示着什么,或许回忆是彩虹色的,但不论如何,这让我看到目前的生活是“不正常”的,而我又必须付出更多,以使我所在的集体的名声不受损。
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羁绊,但是我选择去承受,因为这个集体同样给我带来了太多,最直接的就是,我的未来。昨天是校庆日——但是并不是建校日,我看到一位学长在他的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文章,基调是灰色的,我不知道用“对不起”与“loser”来给这篇文章打上标签合不合适,但不论如何,我十分敬佩这种面对过去与现实的勇气,以及做出决断的勇气。成功是容易被看到的,但是失败,以及如何经历失败,是缺少教诲,以及煎熬的。我很感谢我的高中保护了我“不知天高之后的自信”,以及让我认识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感谢她让我收获了到现在来看都仍然是极为珍贵的友谊,感谢她给我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从这一点来说,同样是三年,过去的三年就要显得灰暗很多——尽管我仍然能够得到认可,尽管我还能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现在来看,那些似乎都不属于我。我必须进一步去思考与回答,我要去干什么,我为什么要去干这个。而现在的生活将我如此这般思考的空间彼得越来越窄,而我自己,似乎也更愿意重复机械性的生活而不愿思考。
这当然是有问题的,我发现我会对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事情不满,哪怕是对我的高中,那115年的历史如何书写,可能我是从学术的角度上看吧,现在的做法远不能让我满意;而最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冠疫情,又将本来稳固的生活增添了太多人心惶惶——而这很大程度上,我想与治理能力、治理水平与治理目标密不可分,而或许最后那个,最虚无缥缈,但是却是最难改变的。我可以去表达,但是我又深深的知道在这个时代,表达是危险的,尤其是抛开内容本身来贴的标签,它能够成就,也能够毁灭。社会性的死生在这之中或许只是一瞬,但是对一个个个体而言,是永远。
难以忘怀过去,但我们必须要面向未来,并大踏步的向其走去。对于那些问题,我没有答案,但我尝试着在生活之中制造一些波澜与改变。当然,可能更多仍然是外界影响自身,但我至少可以慢慢的形成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或许,生活本身并不一帆风顺,那我们为什么要追求一帆风顺?
懵懂遇见盛夏,又过了盛夏
再见却为再见啊
心中那炙热的梦啊
October 30,202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