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采摘的玫瑰
在明媚的时间里露出灿烂的脸容
时间命令它们盛放,也命令它们死去
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盛放
我本来想用上面两句作为题记,但是这未免对殉难者太不尊重。今天收到一位同学的私信,问我休学的一些事情尽管也不是很惊讶,但是相似的时间,相似的时点,多少还是让我心有戚戚。这周末很浪——或许换一个表述,叫做“与同学的交流较多”;或许这些时间可以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什么是快乐?
我当然知道,这个主题有太多的概括方式。快乐,不是快活,不是那种简单的物质,甚至是肉欲上的享受,而是一种精神性的追求,一种对未来的思考。晚上接到辅导员的私信,问我有没有报辅导员的意向。我一直没有回——我用了四五个小时在想如何回这条消息。表达的困难背后是思绪的混乱,我其实没有想清楚,或者说,并不确定自己要有一个怎样的未来。我的朋友告诉我,“或许这样你应该再想想,社工,首先还是要自己做的快乐”。我想这说的没错,是该再想想。但是我不知道这个理由是否足够强烈以至于支撑我,至少未来两年选择这条道路。我知道,我可以并且愿意将这件事情做好,但是我真的要将自己的青春去挥洒在一群本与我无关的人身上,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些虚幻的满足与荣誉吗?——当然你或许可以说“虚幻”这个词就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或许吧,那我要用一个怎样的借口“得体”的表达呢?我相信我还是有这样的选择自由的,这当然会不符合一些人的期待,但是我仿佛冥冥之中听到了这种声音,让我不得不再作考虑。而现在我所做的,或许正是这种思维过程的外化。
当然,这个决定并不关键,这只是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区别,因此我想我还是有这个的决定权。或许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学科:理解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是一件一生的事情。或许我这样的思考太过于理性,将一切价值、规范与传统一一消解。我害怕麻烦,害怕社恐,害怕面对我不认同的事情却要使他人认同。我知道,很遗憾我们处在这个环境之中,我或许可以认为自己“看得明白”——但这在另一种意义上又是一种虚妄——但却终究无法证明,无法改变。但,或许我还能够把握我自身,去做一些我愿意的,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困难的,也或许是不被理解的,但是在情绪过后,这种理性同样是闪闪发光的。
选择,就是一种权衡与放弃的过程。
周五的晚上我和同学去五道口吃火锅,五点到九点,很难想象竟吃了四个小时——主要是个聊天局。昨天实习总结会和翁老师的讲座,穿插着学弟来问我问题的回答占据了我太多的时间。今天,勤工,陪学弟去紫操参加嘉年华,然后与高中同学约饭,再去玉渊潭公园走了走,然后本来要去唱歌,但是却煞了尾——或许这也是一件好事。我参加了最后一次经原的习题课,然后开始写这个——当然又是一种搞颓的方式。
我只是有一种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感觉,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过去与现实在我的眼前不断叠印的过程。这是这个学期的第十三周的前奏,很奇妙,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周也是考研的笔试日。而我知道许多与我同行的人,人生又在此分岔。生活在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地提醒自己自己的特殊性,而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我,是我认识到自己的特殊性之后需要更加思考的问题。诚然我可以有一套叙述,但是在那之中究竟有多少是自己的,有多少是真实的(区别于“口嗨”),或许都还是要被打上一个问号——或许当时没被拆穿,但是我自己其实会感到一阵后怕——我终究需要对我自己负责。
我曾经在纪念想在朋友圈发文来某种程度“炫耀”自己“精彩”的一天,但是我却连自己都感受到一种空虚——或许还是不要那样虚伪。
我还是很喜欢那句话呀,“我与我周旋久”,或许只是缺这样一整块时光,让自己安安静静地读书写作,那么就让改变从现在开始。
December 05,202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