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今天没做什么,早上去文图上班,然后拍毕业视频,和朋友约饭,睡觉。

  一觉醒来发现“T大树洞”宣布将在两天后停止服务,不出所料,一小时内朋友圈有了星星点点与此有关的讨论。但还没等我组织好语言,就去参加一个读书小组的“固本计划”活动,然后去某个寝室聊了下天,开组织组的例会,然后和一位同学再在网上聊了会,就到了现在。

  当然是想写点什么的,即便自己已经对社工和舆论不太感冒。但就像开头两句所说,这一切最终都将与自己密切相关。树洞当然只能说是一个“藏污纳垢”之地,里面很多信息也完全“没有营养”,但作为一个平台,我想我并没有理由去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中文互联网“强监管”的现在,这样一片天地就如同某种试验田,尽管展出的都是些“歪瓜裂枣”,但却有一种自然的天性与真实。

  似乎是文革之后有一段时间流行这么一句话,“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竟和这个比喻有那么一丝丝应景。

  我知道,这注定是极度敏感,而且是极容易被加上政治意涵的讨论,但只要是在法律的限度内,一切表达都应被尊重,或者说,至少有存在的合理性。而这,就是我愿意痛悼“树洞”关停的原因。


  我们需要怎样一个网络空间?是被塑造的“伟光正”,还是接受“树洞”实践向我们揭示的这种流俗,甚至污浊的空气?这个问题的答案注定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必然处在一种中间态。这当然有关价值判断与选择,但我想,只要不违反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一切内容都应该有其存在的理由。当然你可以在内心中道德谴责,但是这种道德谴责不能被用于对大众的约束;你也可以选择不去看它,但是并不能阻止这种表达的权利。我相信一个“健康”的社会是有其基本的“自净能力”的,也就是说,低俗、下流、博出位的信息应该经过大众的评判自然而然地消失在舆论场中——但是无法改变其仍旧存在的事实。“清者自清”,对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不应如此没有自信,而倘若对其宣传大张旗鼓到令人反感,或许更应该追问的一个问题是,那是否是在“举着红旗反红旗”?

  诚然我们不能对大众的信息素养与语言表达有太高的期望,尤其是哪怕是清华的学生,在匿名的面具之下,举止之粗鄙,语言之下流仍然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但这并不必然导向“强监管”一途。《1984》中所描绘的“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的场景好似“白茫茫一片落的真干净”,那是没有人间烟火的一个“纯净”的世界。而作为人类,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类,追求这样的一种纯净,是否本身就是对自身的一种扭曲与反噬?“让空气进来,不会坏事”,现代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宣传水平,难道比四十年前更加不自信了么?拜托,这四十年好歹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并且看到了对重回世界领先水平的希望。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哪怕“世界是我们的,但最终是你们的”,现在的这个社会中仍然有着由老幼所形成的深深的鸿沟。这无法被怪罪,因为这是一种面对当时现实的理性选择,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对社会的适应性逐渐降低也情有可原。但是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不应用上一代人的保守去否定社会进步的规律,去固步自封,不敢去碰触一些“The one can’t be named”——或许,只是我们将其想得太敏感。

  当然,这背后所反映的是如今中西竞争之中话语权不足和话语体系建构不完善的结构性问题,但是这并不因忽视或者强制性手段而自然而然的解决——这就像在温室中培养花朵,终究不能去面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而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彼此都没有改变舆论风向与话语体系的能力,但是我们至少能“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同时,深刻意识到自己所具有的特殊性——你永远不是大众,你也永远不能自然地“代表”人民。时间与空间终究会给我们一个客观而公正的判断,但我们都不能拥有这种“历史的先见之明”。保持敬畏,并行胜于言,这不仅仅适用于这座园子,也适用于这个国家。


  在这样一个时代表达是危险的。由于语言的匮乏与话语体系的“缺失中的强大”,我们只有用这苍白无力的话语尝试描绘多元而复杂的现实。中国与西方拥有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及由此形成的社会与文化逻辑。这是比语言的“巴别塔”更难以填平的鸿沟。“理解是一件一辈子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请收起你的锋芒与棱角,去多为别人找找理由,这也是为你自己寻找台阶。

  我们每个人都只是社会组成中的一个原子,不要想着自己特殊到能脱离物理规律从而以上帝视角看待整个社会的运行。

  “The people sing”,是社会众声喧哗的底噪,但这也好过一片白雪的寂静。

December 11,202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