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归静水。
又是一年新雅冬至。
因为今年的学期安排,今年的冬至与考试周撞到了一起。而作为大四的同学,当然要承bu担社yao会责lian任地去参与我其实十分不熟悉的学术年会。当然我是完全没有底的,因为自己其实还根本没有写出一篇文章——说好的“交流”呢?
还有一小时,逃避显然已经是不可能。那就硬着头皮上吧。反正两天之后也会要做这样的一个介绍。
我在朋友圈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挺有意思的,但当我打出来的时候我发现不简单——什么样的话能够让输入法自动联想到呢?
冬至的很多活动会让人产出很多文案,这些文字当然都是浸泡着温暖与情感,极好,尤其是在这个北京今年下半年最寒冷的一天。今年“雅人新致”公众号推送了“五个新雅人的二〇二一”,算下来这似乎已经是第四年了——从我来到新雅第一年起,冬至便成为了这座院子的一种传统延续至今。今年的推送很长,今年的庙会也更加规范与精彩。但必须要很抱歉的说一句,当然这一种感受只是我的个人感觉,那就是一种疏离感。
今年的推送格外长,有了更多我不熟悉的元素,推送里面出现的人,尽管有很多线索,但是我却并不想去猜对应——没必要呀。那么其实对我自己会形成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自己与这座院子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仅仅是边缘又为何竭力冲向中心?如果说这里有一种推拉力在其中,自己又是不是仅在随波逐流?
我一边读,底下的冬至活动的唱歌摊传来《成全》:
我对你付出的青春这么多年
换来了一句
谢谢你的成全
但是转念一想,这从来不是“是否成全”的问题,或者说,“全”是什么?三年前,自己知道这个答案么?而这座院子会预料到四年后的变化么?很难说,或许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不一定是一个好回答。或许现在想写下这些东西也只是去缓解自己的焦虑——今天下午本来是有六级考试的,但是自己还是选择了这里吧。自己之前答应来也只是为自己找到一个更之前的DDL,毕竟今天不做,周二上课也还是要做——只是那个时候需要基于文章,而现在做这样一个pre,或许也就是帮助自己厘清论文的思路——但是我还是要回应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你想做啥”。
恰好这个问题在这盘推送的末尾也出现了,大概问题意识在这座院子里是一个心心念念,值得被永恒追求的问题,而因为自己的专业,这问题意识或许是在这个院子里更易被指摘的——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又有谁急切的渴望批评呢?这或许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悖论了。
让我们还是回到那篇推送本身,今年新雅四个年级有了更丰富的生活,各项规章制度也更加完善地运行了起来,一切都似乎在逐渐走上规范化与制度化,但对我来说,或许是推研的焦虑,或许是课程的压力,又或许是对专业的关注,我总是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自己离这座院子越来越远。冬至越来愈精致,小院里的人越来越多,学生活动越来越完善,但是自己呢?
报告完,心虚的自己仍然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但是其实我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或许才是最大的问题。我只是感觉到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需要去用时间和阅读填补。
December 18,202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