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在都兰,一切雅典的记忆复活


历变城乡:青都之兰 实践系列推送Day 2:热水古墓-花海-陈毅纪念馆

编者按:

  睡了一觉,仍感晕晕乎乎,一大早起床还是决定洗个澡,然后去文旅广电局,很感谢多杰局长亲自带我们去到两次中国考古十大发现的热水古墓群。也很感谢都兰县博物馆、漫山花海以及陈毅纪念馆对我们的接待。在某种意义上今天仍然是适应的一天,写完这篇,还有开题和史料的阅读任务,希望让我头疼欲裂的事尽早离开。


  今天凌晨整理昨天一路上的感慨到了两点,本来还想写一下开题,路上本来预备着能够看一些史料的任务也全部没完成。当然这让我感到十分“享受”,但是我却不得不面对近在咫尺的DDL。但是不管怎么样,“做自己”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今天我仍然可以说,这是我大学四年以来体验最好的实践,没有之一。这个标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恰恰是对都兰之美、之震撼的消解,因为永远无法完全“复刻”一段经历。

  今天是从晕晕乎乎地从睡梦中醒来开始的。不知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醒来了几次,总之感觉没有怎么缓解自己的疲劳,但是好在还醒的比较早,今天的安排也不多,于是早起还洗了一个澡。尽管实在不懂这个浴室的设置,但确实还是很令人愉悦的。高原的冬天太阳十分慵懒,早上八点四十五才缓缓升起,今天比昨天又降了温,天气预报说会落下纷纷扬扬的雪花。于是我们吃过早餐就往县文旅广电局。必须要说,我总觉得这个行程十分令我担心,但是从这两天来看,大概是我多虑了,或许这也是我不能接受哪怕一些些的不确定性的完美主义的结果。都兰县城不大,过了两个红绿灯就到了县政府的集中办公区——不得不说,县委县政府大楼,以及周边修建的体育场、电影院都远比我去年暑假在利川实习时来得宏伟气派,上面多有几个硕大的字,“浙江援青”——于是一切疑问就可以被解答了。

  但文旅广电局的办公楼是县政府办公楼旁边的一小栋建筑,上面还加挂着“文物局”“图书馆”等等机构的标牌。没想到第一次来就直接面对局长——据说在今天的都兰,这位局长可以说得上是县城的“二号人物”,因为都兰县“三大家”的领导几乎都去西宁参与一个推介活动了,只有一位副县长留在县里主持日常工作。上三层楼在高原上竟也变成了一件不轻松的事,我一边爬楼一边问支队长,局长姓什么,他竟然不知道。还好如今政务公开(误)都做得足够好,门口的标牌写着多杰局长的姓名。在这个藏族蒙古族自治州,这当然是不令人奇怪的。一位工作人员首先接待了我们,局长正在与一个探险网综(?,反正是一个自媒体频道)的负责人谈拍摄路线和地点,见我们来,当然还是要从清华的名头入手礼节性的寒暄几句,然后发现我们两个团队都要去热水古墓,于是在召唤了一下工作人员之后,便径直跟我们说,“我想我今天早上也没什么事情,我就直接带你们去吧”。哇,这就是小县城么?

  约莫开了半小时,终于在尘土飞扬中到了一片工地。路上紧急查了一波古墓群的研究以及都兰县的文旅资源情况,看来是我大意了,都兰当之无愧是青海的文物大县,扼守着丝绸之路“青海道”的中点以及吐蕃、羌及汉文化的交界,加上自然所形成的温泉以及地质地貌变迁,都兰有四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在一个小县城里自然是十分不同寻常的。但是都兰的文旅也显然有其自身的问题,比如说知名度不够——不然我就不需要紧急查一波资料,季节性明显,基础设施仍然需要完善,客流主要依靠甘青大环线等。但是现在不是讨论这些操作性问题的时候,我们在车上争论了半天热水古墓的民族归属,并以此为由头讨论了一波民族话语建构——这当然是没有答案的,同时这也让我这一程没有好好的看史料,但我很欣喜于竟然能遇到这样一位能够讨论这些问题的对象。下车,惊讶于今天的气温与大风——但是这一路,以及这周边的美景自是没有话说。局长第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我今天早上来,是因为我相信知识的力量,也相信网络的力量。”哇,一下子这个水平就体现出来了嘛。但是当时的我还没想到,嘴上说着“我只是略微浏览过那本书(指《热水考古四十年》)”的局长,接下来作为一名十分优秀的讲解员为我们讲了将近一个小时这个墓葬群,那随手拈来的《旧唐书》历史故事与诗词自让我自愧弗如。这里还要说一句那个自媒体的拍摄组,偶然聊起,开始的话头竟然是前些日子意外坠亡的北大教授刘拓老师。尽管自己不做考古,也对唐与吐蕃未曾研究,但这短短一个多小时内发生的事情,却好似给了我一束光窥探一个之前不了解的黑箱。

  而实际上,这个古墓的发掘史是悲壮的。在八十年代这里已经有所发掘,只是限于技术水平,当时真是在这里“大兴土木”,而2018年这里再次受到关注,这是因为一件646件文物被盗的案件。对一个西部小县城来说,这样的管理可能连让人批评的欲望都没有(误),但在这位局长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信息和可以预见的光明未来。吐蕃与吐谷浑的历史,墓葬的来由,形制,特色等等,我听一路记了一路,只觉妙趣横生。我之前也遇见过不少这样的遗址,其中听过讲解的也不少,但是有这种感受却是第一次。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标题来源。说实话,我并不关心什么“九层妖塔”之类的宣传——那当然重要,但是或许更重要的是,本身有些什么资源,资源怎样开发,能被怎样开发。因而尽管我的面前只是一块仍然在发掘过程中,甚至还有很多部分没有被弄清楚的工地,我却感受到了一种暖流。

  局长到这来当然也不是特意为我们一行人,给我们讲完就顺便开始视察文物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上面这个“工地”是不允许拍照的,大家也很默契地没有作一些令人为难的事情。而不足一公里外的墓群是一个已被开发的“成品”——说是“成品”(至少,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也不过是一层墓葬加上一块钢化玻璃板。在雅典,这样的遗迹保护实在是太常见了——柏拉图学园,乃至于卫城的一些景点莫不如此。我想在中国或许这样的保护也是极为少见的。我戏称这是“沉浸式盗墓”,因为我们真的可以下到墓道之中仔细打量之中的每个墓室的形制与规格——当然,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是“外行看热闹”,但是这种体验是无与伦比的。

  而不仅是墓葬本身,在少数民族地区这时也已经讲究起了风水。坐北朝南,“双翼护墓”(指墓背靠两座大山),前方是垒土,在前面是浩浩汤汤的察汗乌苏河。如今尽管已经修成一座水库,但冬季冰封的湖面仍然能给人以最自己的震撼。而从墓道出来,飞扬的雪花洒落在空中,我们迎着大风拍了几张合照,第一次在高原上看到雪花,感到如此的寒凉。然后就开始回都兰。期间路过都兰县博物馆——也是大大超出我的预期:规整的建筑,精心设计过的讲解,等级不低的文物。随后吃饭——有趣的是吃的是川湘菜。还没吃就看到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县城,还是让南方人兴奋了好好一阵的,这之后,竟还有时间让人中午小憩一会,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下午没怎么搞清楚状况,原定的发改局访谈因为会议推迟,于是下午爬了一下午山——在雪后这更显意境。而且,本就是旅游淡季加上疫情,我们这个团队独享整个景区——说是景区,其实也就是一片具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山。雪覆盖在草上不仅仅提供了美景,也让人更为小心谨慎。还受着一点高反的我与另一位同学一边聊天一边登着,什么叫“山峦为晴雪所洗”,什么叫“北风卷地白草折”,很多意象被细密地堆叠,让人折裂的感受到什么是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而这,是在读完《白鲸》之后我下意识的感想。返回去的时候有着日晕,明天仍然会是这样的一天,但明天的事先留待明天再说。

  然后去了陈毅纪念馆,属于是我的“本行”了。这个纪念馆“大隐隐于市”于一个住宅小区的角落,是为纪念陈毅元帅1956年访问西藏的过程中在都兰县城的一场会议而设。馆舍很小,也看得出很久都无人问津,但里面的装帧与介绍还是看得出花了心思的——毕竟,去年整个一个主题是党史学习教育。

  唔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还是很感动于今天看到的景色与所经历的一切,仿佛我们是一群“被眷顾过的游客”,这里的一切都为我们“欣欣然睁开了眼”。回到酒店正是都兰的日落时分,壮美的红霞给山峦描上了一层血红,还未化的白雪更增添了几分层次。夜幕低沉,脑袋又开始痛了,但是这一次我已不能回头。

January 7,2022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