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本身就包含着报酬。
在机场等飞机。
我想这或许是一种状态的描述,也就是其是“在路上”的同义词。这段旅程让人期待了很久,因为我本有机会,本有选择在一周之前离开这座小城。办完值机,小城下起了雨。这雨有些冷,也有些急,总之并不应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小城。这雨让天变得迷离,厚重的雾霭笼罩着小小的机场。约莫十年前。这座机场被提上日程,并有了现在的模样。但也就是在这十年之中,省内的众多城市都有了机场,小城机场的光芒便很快的黯淡了下去。这或许也是我现在感受最真切,但同时最为复杂的一种情感,那就是,我该怎样叙述自己与小城的关系?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刷到——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自己搜到大学一位同班同学接受访谈的视频。这并不是他作为状元在高考之后经历的“高光时刻”的记录,而是在两年之后,再来回顾自己的中学、大学、情感,以及想象自己的未来。尽管宿舍隔得很近,但空间的距离并不能成为关系的判据。人,永远是顶神奇而值得被好好理解的。我并不想评论这位同学的选择,因为一切选择都值得被尊重,退一步说,也与我无关,我无法改变。但这一个月在小城的生活,让我不断在小城所代表的过去与远方所代表的现实与未来之间拉扯——哪怕小城与所谓的远方之间,飞行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
这种感觉的第一层或许是,这个世界都不属于我,或者换个角度说,我不属于这个世界。当然,我很感谢家人为我所提供的一切,这构成了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某种基础。但在另一方面,我又深深依附于这个世界给我提供的一切,换句话说,这个世界定义了我,我并不存在超乎这个世界存在的一面。这或许就是人的一种神圣性与局限性的二重悖论。在空荡的寝室中,我尽可以拥有某种程度上的“自由”,但在另一个方面,这自由又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自娱自乐,或者说,只是一种短暂的欢愉而不是真正的“快乐”。最基本的,我们生活在人与人所组成的关系之中,每天一睁眼,就能够想到今天都要做些什么,完成些什么。当然这或许是某种“功利”的描述,但是这确实是有助于高效利用时间——而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太宝贵的东西了呀。
而我们身处在时空之中,对我而言,这或许还要再加上一层意蕴,那就是自己,至少目前来看,是希望对此做一些研究,或者说,“之后要吃这碗饭”的。或许这样说还为时尚早,或者说这已经是某种对于自由的局限,但是时间的限制让人,尤其是现代人必须“做出权衡取舍”。当然这也是与现实能够产生联系的,最近几天,返京,在医院奔波,然后想好这学期究竟要“上”哪些课,开完助教会,交上导读提纲的修改版,新学期似乎就这样开始,与以往的生活“无声无息”地相互对接,但又似乎已经让我与过去隔得太远。
然而,哪里有真正的过去与现在呢?有的只是相对的划分罢了。而这,很多时候只是人造的产物。而且人所观察的,不仅仅只有事实,还有价值、判断与情感。这或许是人高贵所在,也是人复杂之所在。但是,这也造成了未知——哪怕是我们共享同样的信息,在同一个时空之下。更何况,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只会陪伴我们走过一段时光旅程。一切都显得太匆匆,但在这匆匆之中总是需要抓住一些确定性。上一个十年,《南方周末》有一篇新年贺词写道,“相信,且保持坚强,登上的方舟才不会迷航。”当然这也是一种断章取义,但有一点或许是确定的,那就是或许主观同样是一种能够支撑人前行的力量。这并不是某种“唯心主义”,而只是说,同样要相信信仰的力量。
在这样一个时代,谈情怀或许是一件显得虚伪的事情。当然,或许在这个时代发声已经足够危险。当然,对这个世界发生的种种,身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不会,也不应保持木石心肠。但感性并不是精神力量本身,只是其虚幻而甜蜜的外壳。而与之相对应,哪怕不是那样宏大,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同样我们有许多“短期快乐”。这里并无意去涉及“短时段”与“长时段”的分野,而是希望强调需要明了自己前行的方向,道路注定漫长,我们会经过一个个路标,或大或小,但都值得回顾,不应停留。
February 18,2022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