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离我们太远了,是遥不可及的、另一个人间。
今天“正面连接”又发了一篇文章,讲从衡水到北大附中一位同学的经历。我其实看到这个标题和这么频繁的更新频率的时候有一点恼怒——逮着一个热点也不需要这么可劲儿薅吧。当然,这可能也是与我总是会与大一大二,甚至是高三的同学有许多交集有关——毕竟那还是他们不遥远的青春。但这种共情是虚假的,是一种彰显自己的独特性的表现形式。我们需要对这种虚假的自我感动保持警惕,因为能来到这座园子,对这种话题能够有所共情,恰恰说明这之中有一些情感你是难以经历的,或者说,只看到了与自己的经历相连接的部分。
我自己的高中经历已经在昨天的博文中有所叙述。诚然,那也是个故事。我不希望这件讨论这么简单的就滑向了有关教育公平的反思以及有关社会结构的批判,这只是用一个更为宏观的叙述去掩盖了这之中的真正问题。同样,我也很反感直接拿两个普通人的生活相对比——看似很吸引眼球,但实则是在抽离了所有的特殊性之后,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赋予一种全新的阐释,而这本身就是对个人生活的消解与不尊重。个人或许能够对自己的选择有所评述,但这种评述同样不能被标签化,普遍化。我们仍然需要在一个“人”的立场上对生活加以关照,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一个普世性的成功路径——不过,为什么要追求“成功”呢?
诚然,衡水与北大附或是人大附是极为不同的,但是这种不同并不代表着他们就天然具有可比较与讨论的余地。这种比较似乎被泛化为某种“弱小与强权”之间的对抗的叙事。甚至有的人,比如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自我感动”为某种弱者,然后对另一个世界感到失望。但是,这个世界上多的是你不能接触,不能理解,难以想象的世界,难道只有将这一切取消,才能够说得上是“平等”“自由”了么?必须指出的是,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并不能因为只是一种短暂的经历,在经历过之后反而责怪这种经历的意涵。每个人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样需要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不会经历一些自己所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相反,正是这种“不愿意”的事情,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能力——那是将兴趣的因素抛开之后赤身对一件事物的搏斗,而哪怕遍体鳞伤,也是痛得真切的。
我并不想宣扬什么“一切经历最终都会变成你的财富”,那过于鸡汤。但我需要说的是,在完成之前,或许所有人都其实并不能确切地诉说自己与所想要的之间的路径。当然啦,这一问题的前置问题已经在昨天的博文中讲到,那就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一个很简单的比方是,一位要学计算机的同学,为什么在大一要花将近一半的精力去学习古希腊文明呢?当然我们可以将其美名其曰为某种“通识教育”,而这恰恰是“通识教育”某种本意的显现,那就是让你去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正“好”的,“值得了解”的事物,而非依靠你的兴趣去“学”一堆有的没的。当然这里会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好”。我们会遗憾的发现,有的时候,对此的判断是自己并不能完全做出的。只有经过真正的沉淀之后,才能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甚至还不说是比较正确的——判断。那么,让我们再回到对于高中教育的讨论上来,我同意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之下,衡水的模式是“理性”的,是相对来说最适合所有人的,但就最优秀的同学而言,我只会认为,正如我印象很深的一位来自衡水的学长所说,“它会让我不断反思”。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判断是一成不变的,十八岁的一场考试,十八岁之后的四年人生,并不值得你去牺牲当下的三年,永远不会决定你一生的道路。同样需要看到,高考的成功者(不论通过何种方式),高中的多彩生活,也只会沉淀在过往的记忆中,成为一段回不去的美好的梦。
既然是梦,那就让它随风而逝吧。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不断怀念,并且不断叙述呢?这其实是与这个博客整个的关怀有关,那就是“不要陷入虚假的自我感动”,换言之,对此的一个解释或许是,对过往的怀念表明了自己在当下的空虚。我愈来愈感觉到,当你真正沉浸于当下的生活,去为每天的阅读材料,写任务忙碌的时候,其实过去自然而然的会在生命中隐形,成为当下的某种基础与前提。一个比较明显的表征大概是,这个博客更新频率最大的时候,往往是自己最为焦虑,想要逃离当下的时候。这为我提供了一个虚假的表达欲释放的出口,并且是安全的。但这里的表达并不能解决真实的问题。这里只是一种记录,并且在这之后会沉淀出某种回忆。文字本身是有力量的,过去也是,只不过这种力量需要一种合适的表现形式。
那么我们再来看对于高中的讨论就会发现,诚然某些高中(包括我的母校)会给人一种独特的身份认同,但那在现实生活中只是属于一种言说,最多变成某种情感表达的催化剂,但绝非让事情起变化的反应原料。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并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判断,当你没办法真正理解别人的选择,更不具有对比人的选择评判的权力。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将我们相互连接的是桥,而不是陆地。
谁知道我们所看到的远处的风景,不是自己所处环境的海市蜃楼呢?
March 15,2022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或Tape提问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