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随感:20220508


或许是你不想破坏你自己的完美,我觉得那是极好的哲学,这样可以一辈子不用认识任何人。

  今天是母亲节,今天也本应是我写完一学位论文,进入二学位论文写作的日子,但是计划从来不考虑现实发生的情况,或者说,现实与计划于我似乎是两件事情。这或许根源于对自己能力的错误认知吧。换言之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活在我的理想,或许也是活在别人期望中的,而另一个是我的日常与现实。时间只有那么多,而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

  不过最近还是有一些好消息的,比如说自己其实也一直是在做事情,而且对于自己的研究对象的理解也更加全面而深刻了。但是,这似乎并不能掩盖自己生活上的混乱。尽管这还没有影响我自己的身体,但是很明显,这是不可持续,也是不应持续的。自己的书桌和书架已经很久整理过了,自己似乎也很少再去随自己的心意去读一些书,做自己想去做的事情——甚至是,去游泳,打羽毛球,甚至是去楼下唱歌。仔细想想,这一两个小时自己真的能做成什么吗?当然不能,但为什么自己就是不愿意,或者可能更准确的说,不敢去呢?一方面当然是自己在这个领域中并不是最好,与我同去的同学也并不熟悉——但在另一方面我又是如此的恐惧孤独;而另一方面,或许那就是我自己在惩罚自己罢了。我抽干了生命中的所有快乐,或许还有所有激情,然后强迫自己相信,原来生命实苦,一切都无意义。

  这当然会涉及到一些玄妙的哲学思考,这当然是重要的。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封校的清华里很热闹,但是我哪也没去,只是读着书——我现在才发现,自己每周光是旁听课程的课程阅读就足以占据一天的时间,何况我这次是在清了一波之前的欠账的基础上,一次读两周的阅读材料,并且有一门是新的研究生课,任务量还不小——尽管自己并不需要完成作业,但光是阅读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思考或许已经足够吸引人。这或许是一种奇妙的关系,因为这门课所讲与我手头上的研究并不相关。每周去上完课,总是有一种醍醐灌顶,但同时浑身酸痛之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人面对一个美好、广阔而未知的领域时的必然,但现实与未来之间似乎总是有一道那么广阔的河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当然是可以安慰人的,但是这本身并不是河上的桥。

  “谱系学是灰暗的、细致的和耐心的文献工作。”这是上周的政治社会学课所分析的福柯有关谱系学的论述,读起来时常让我觉得,“啊这就是我想要过的生活”。但是如今的学业压力与评价体系让我只能疾行——大部分时候是在漫长而幽暗的夜里。当然,这或许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我至少知道要在一个怎样的时刻做完哪些事情,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但是这样的外部激励似乎总是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仿佛是西西弗斯身上的巨石。对此,我并没有任何乐观的理由。

  而对这个世界,我同样没有乐观的理由——日益严峻的疫情,日益稀薄的自由的空气,越来越激烈的两极分化,这些或多或少会进入这座园子,搅乱已颇不太平的生活。二校门前建起了墙,毕业论文的截止日期日益临近,这世界似乎与我如此远,又如此近。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也并不相通,谁也不具有比起别人而言先天更多一层的理解与普遍。昨天又是碌碌,在打完了上面几段之后看起了《大侦探》最后一案——事实上,我确实很难说昨天做了些什么,仿佛这一天就凭空消失。对于今天而言,或许同样如此,但时间的魅力之一,或许就在于其流逝是并不均质的——就如同今天下午在图书馆,当一切外部干扰都散去,原来自己仍然是可以拥有一段自己的时间的。但是,自己拥有的时间,相比其所在空间作为条件,或许更多的是需要这样一种心境,而DDL,只是这种心境扭曲的催化剂。

  “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我不知道是该用这句,还是“上帝已死”,这世界的荒诞似乎让“意义”本身失去了光泽,而我又并不具有理论家的穿透力去让我在这一切之上超然,而只是仿佛去用时间作为某种逃遁。读得越多,一方面是对细节中的逻辑,人物彼此的互动,结构所具有的力量所深深吸引,另一部分,是对“Old Golden Days”的怅然。或许简单的去类比现在与过去的某一个年份是不够严肃的,但是我们所能依凭的确定性,所能依凭的经验,及至其为我们所提供的想象力,似乎也就仅止于此。

  或许有的时候,比起一种期待,知道其已经结束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结束意味着一种凝固,意味着一种可能性的终结与再阐释的开始。这未尝不是一种美好——哪怕是一种失败,因为,前方是新的时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过去毫无留恋之情,或者说,因为我们所处的还是当下,而当下意味着一种横亘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可能性与分界。这是我们唯一所能把握的,但与此同时也同样是极度容易失去的。《大侦探》(及至其之前的《明星大侦探》)已经足够美好,而这一季的种种变故,以及目前的环境,也让我不敢有任何期待——那么,就这样吧,保持怀念,偶尔缅怀。

  或许之后还会这样写一些东西,没有起标题的困扰,将一些片段性的思考用意识流拼成一起,甚至其写作本身就跨越了一定的时间。表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且必要的,但是如何表达,在哪里对谁表达都是不确定的。这也是一个人在学着适应世界,甚至于,与这个世界和解的过程。

  那大概就在这停笔罢。

May 9,2022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或Tape提问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