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最后一块拼图


黄金时代忽然进入了荒诞的剧情走向,此后每一天,世界都像滑向不可预测的方向。

  感觉有很多东西想写,也知道这个时候可能是写这个的最好时间。粗粗列了一些自己现在手头上的事情,今天导师也结束了休假,应该说一切都在一种日常与例外的交叠之中。也有大约一周没有什么输出,对文字的敏感和重视终究需要落到实践,而这些感性的感受,也需要理性的参与使其条理更为清晰。

  今天晚上万众瞩目的事情是美国众议院众议长佩洛西的专机动向,这也是这篇推送的箴言选择茨威格《昨日的世界》的原因。绝大多数人在历史大潮之中只能随波逐流。能够感受水流的流向、速度和温度本身是一件需要技术的事。正如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所写,“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他?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来宜春的高铁上,自己翻开了《毛泽东传》,也将《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决战》的阅读开了个头。这也是我在这个暑假想要做完的事情——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门槛,而对于马院的近现代史学习而言,对这些表述的深思毫无疑问是必要的。同样,对于这一时机研究的基本史料、问题和研究现状的关注也是必须,或许这也是今年后半段我说要做的。但在这之中,我还需要去不断的输出,去思考、提问、交流与书写。这两项本不矛盾的事在可贵的时间面前变得是如此相违,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有的时候我会问自己对这段历史与这件事情意义的兴趣。我会忽然有些怀疑,这种肯定是一种本性,还是一种情境下的建构。从理性来说,毫无疑问这是现在我能抓住的确定性。到那时,现在单纯的“喜欢”与“讨厌”将化作日常——而这失去的确定性是一种不能承受之轻。

  如今我正参与和进行的暑校或许为我这种“命定”的道路提供了一扇向外看的窗口。“窗口”的意思是,我与暑校终究分属两个世界,这虚幻的共同体与归属感终究需要戳破,回归到某种常态的孤独。而本科和研究生的转换为这种状态的转换提供了最好的伪装与借口。或许正是在这时,我才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三年前,也是在江西,一位博雅的学长回顾他的学习经历——现在看来,那个问题实在是有些冒犯——“我会永远怀念,时刻反思”。历史学者永远敏感时段的划分以及这种划分所带来的断裂性。历史中的大部分事件,或许也并非如此界限分明。但变化终究是变化,它意味着新的取代旧的,与之前不同。这似乎看上去是一句废话,但这“不同”所蕴含的那种不适感与“被抛”状态给人的影响。这不仅仅有关未来,也有关现在与过去。

  面对着一个个更为年轻,更为鲜活而有选择的生命,自己又有什么资格与权力去做出评判?谈论是容易的,语言是轻飘的,但这种轻佻或许能够左右的是一个人的人生,因而我不得不更为谨慎。于是乎,所有的表达, 与其说是在传递一种信息,倒不如说是在拷问我自己的内心对过去的感受。这就是一种最为直接的历史叙述,而这也恰是层累的。今年是我参与招生的第三个年头,俗话说得好,事不过三,在暑校使我的招生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也让我对招生的思考更深了一层。看似招生是不断地去面对“新人”,但是这种“新人”的制造恰恰是传统的。对历史的学习,理解毫无疑问是种很重要的功夫,但这不同而又相似的事例,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能够带来怎样的思考,知识的生成或许也有边际效用递减。

  与此同时或许需要思考的是自己与过往的距离。我发现自己不再能够预测同学对一个知识的反应——当然,或许是因为复习进度,但是这已经无声的向我说明,我与过去的那最后一丝联系就这样消散。当然,这是因为我现在有着自己研究的方向,在逐渐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抛弃之前自己的习惯是困难的,但是,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只会让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更加敬畏,也更加意识到对于每一件事情的责任。这或许是从自己熟悉的事情之中的不适感开始的,但最终应该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

  “要用你的理智去发现人所未见”。未见,本身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那只是一种对智识和技术的炫耀,更为重要的,或许是这一些判断连缀起来,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及方向的思考。当然这个问题本身是重要的,但是使这个问题真正具有实感的转化,是需要尝试对其进行回答,而非仅仅意识到这个问题。哪怕这个问题上看似如此宏大,无从着手,但是,哪怕是说出一些虚无缥缈的话语,都代表着一种思考的过程。过程,就意味着从起点出发的经行。需要理解,这种经行的路径并不唯一,而超越自身的局限,便意味着对这广阔的道路不轻易的做出评判,并保持祝福。这并不意味着判断不重要,或者说自己并没有一个判断,只是说这种判断走向公域、产生影响的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理性是人最可宝贵的特质之一,但是理性终究不是唯一的标准,也并非所有时刻都有时间运用理性。这便是生活的经验所带给我们的,去小心地平衡感性与理性,去对权威保持本能的怀疑,也警惕在语境之中自己所可能具有的权力。

  表达是需要谨慎的,这更加根源的问题有关理解。四年已经足以使事情发生很多变化,更何况新教材,以及高考改革参与其中。过往的经验在时间面前似乎一文不值。与此有关的是权力、人际关系,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思考。这一切都将如此匆匆地结束,而这或许也是自己与过往告别的一部分。这样看来,这或许真的是一场“漫长的告别”,在鲜花和掌声过后,安静地走开。

  去走向那漫漫黑夜,迎接未知的未来。

August 2,2022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或Tape提问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