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这完全是因为听了PPE的班会之后的一篇有感而发。首先来看一些速记。
从六字班到二字班,变化之大仿佛过了一个世纪,这个变化,整体的氛围,说实话我感觉不好。卷意味着人失去了真正的学习的动力。简奥斯丁,六字班与九字班,我这次备课的时候我发现我无意识地在降低标准。以我自己的经验,尽管你听不懂,但是你在那里面泡过。九字班的时候还是感觉清华学生实在太忙没有读书的时间。什么在忙,什么都要。老师也是。忙到很难找到时间。
九字班《新教伦理》换到了《文化与社会》,今年换成了更简单的。六字班至少是一两篇五千字,但是现在我不布置五千字的了——基本上表示你会写东西了,一千字基本上是response paper,三千字是一个基本能表达自己的东西:其实感觉的是学生不可能有时间。大学四年最重要的是读了多少书,中国大学与欧美最大的区别是读不读书,我知道理工科做题量远远超过他们。说实话我对新雅PPE的阅读是不满意的,似乎没有给你们养成什么,阳明也读过,朱熹也读过,海德格尔也读过,但是感觉你们肚子里没有东西。刘晗与颜荻我觉得是有的。这个问题我实在感觉比较烦躁。新雅PPE到现在才六年,我不能说它办的怎么样,但是到你们三十岁的时候,十年到十二年基本上能看出来。本科的成绩基本上是看不出什么的,以我们历年的经验。但是我们也不能不你们的生计。你们要知道美国大部分本科是没有毕业论文的,名校本科生读博士的 比例是很低的,我本来对新雅PPE的设想是2:8(注:20%左右选择科研)。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混淆了培养目标,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老师的资源,金钱的资源。你们现在都要考研究生,但是你要想清楚你要做什么。政府机关、创业与可科研是完全不同的,你想清楚,你做的事情,选的课会完全不一样的。大家似乎现在什么都要抓在手里,但是这是很耽误的。因此你们比不上复旦与人大的。美国大学读研读博是很清楚的,哈佛的读博的人是很少的,因此来了就一定是做最好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本科很高,但是研究生就一下子降低下来了。
尽可能利用学校现在有的资源去交换一年,尽量五年毕业会让自己从容很多
我希望中国有一大批人是对世界张开眼睛的。哪怕交换很水,你要去看。
清华的学生心胸还是要大一些,还是要相信自己的处境不至于太差。世界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变革,你可以不关心但是他是会影响你们的。你们这一代进入了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时代。人有一种选择是活在高度确定性的时代。你们大多数人读过科恩,大变革的时代可能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东西。我这一代人是经历过大变动的。因为文革结束,你父母什么之前的都不作数。中国往何处去,哲学、文学怎么做都是重新来过。你们这一代是差不多的,中国目前学术思想都是奠定在这四十年的。但是现在全球都茫然,不知道怎么想问题。但是大家都明白世界发生大变化。在这个意义上你们是幸运的。你们要去想事情。我下乡整整八年,根本不知道自己之后的命运。我就天天看着天空,this is not my life. 谁会知道重新恢复高考,打开国门我们可以出国了。我们出国的时候没有奖学金是不可能的,是很穷的。这个变化我需要提醒的是,处在这个变局之中,机会会很多,比如从政的,贪官污吏很多,会给你们充分的机会。你要相信清华、新雅、PPE的教育给你们有一些前瞻。我认为学术要大变。尽管很成熟可能只是一种常态,等待着一个大变革。你能看到大一点就能够有更大的成就。你如果还想找牢靠的可能机会就不会很多。你要自己prepare或者change,不管喜不喜欢,谁也不知道自己之后会怎样。
你们真的要相信,清华北大现在是很不正常的。国家把所有的资源给了清华北大。好像是互相搞封建割据化,这对学术流动是很不利的——但是少一点评价我是赞同的,清北占得最大的便宜应该说教育部少管一点——你们考进清华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的高考太可怕了,如果清北还没前途就不会有前途了。尽管我认为这种优惠是不正常的,复旦与中山很多都是比清北好的。你们已经是占便宜的了,我对你们是没有什么同情心的,一切在于自己
然后还有一些碎片。
“理想国的教育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是不如衡水的”——衡水作为一种符号
“条条大路通保研”
“学术自动扶梯”
“躺平是我的勇敢,且看这命运的洪流将我带向何方”
“也有我所说的世事的无常”
“上得真是黔驴技穷,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以讲”
“日新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卷了”
“从政治体育英语全方位的卷”
“只要我们在这里一天,我们就坚决不看绩点”“大家都知道学分绩是怎么刷出来的”
“我们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专业老师”
“我现在的摸底,日新零字班哲学能有12个人留下来就不错了……现在的问题是,他没有上课之前就已经打算润了”
“只要上一届说boring,下一届碰都不碰”“只要课程硬到一定程度,这门课学生碰都不碰”——现在日新的问题是选课是一个筐,有的哲学系的学生全部选的是新闻的课。
“教育部之前答应的,现在看起来都没有”
“即使学校让我们突破,想要都吸收都不可能的,哲学系一年只有25”(这个已经比之前多了)“这是因为在惩罚中文系,调过来的”
“让你一个名额给法学院,一年多少万呀”
“现在人文学院处于一个与研究生院抗争的状态”
“明确说强基不能保外校,法学系、经管已经禁了,公管只留了一个聊胜于无的通道”
“另外四大书院的问题更复杂”
“感觉新雅还是挺关心学生前途的,你看日新呀(法学院也没有这种会),工科也没这种会管大家之后的死活”
“美国名校是教授说了算;州立大学才是学生来买菜”
“如果你是天才你可以不用上大学呀”
“如果人心慌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你把自己逼成什么了,丧家犬嘛”
“大家不要低估三年的疫情对你们心理的影响”
“尽量五年毕业,会让自己从容很多”
我不想公布是谁讲的,因为这公布出来本就是一件太危险的事情。经历了人事上的大换血,这或许是理想主义最后的一块“自留地”——但是也无可避免地要受到现实的影响。我当然是不关心它会怎样改的。正如我半年前就说过的,我的新雅,我的PPE,都在这场人事变动之中凝固成了历史。尽管我之后仍然会关注(就像现在这次一样),但是我不论从现实与理性上都前所未有的感到我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语境。当然可以说这是某种“坍缩”,或者说具有更多的确定性。但是在这个摇晃的世界之中,又有什么是真正确定的呢?
这两天我也发了两条pyq。
迟来的六级让我最后一次以一个本科生的身份考试
迟来的学生节排练又让我不得不暂时堕入过往
我离不开本科的身份,那构成了我如今骄傲的大部分底气
但我又是如此想要逃离本科的身份, 害怕减损了它一丝一毫的荣光
我深知我依然不认同我如今这个集体,但本科的书院与专业,都在我毕业之后——哪怕还只是过了三个月——有了一副全新的模样。
于是乎我成为了时间的遗民,还妄图研究时间。
没敢去本科专业的班会,在线上听了三个小时。想要通过这种空间上的疏离提醒自己现在早已不在那个语境之中,那个已经变了的,曾是如此充满理想主义的语境之中。
某种意义上我是会认为ppe是存在着某种“中心-边缘”的。这或许不是说是某一群人,而是一个专业自其创立,它就有它的培养目标与方向,而这自然形成了某种标准,会将人分出高低——学术这东西,就是“赢着通吃”。当然,既然自我体认为“边缘人”,自然不敢置喙更多。
最近又是一波与过去的告别,昨天以本科生的身份最后考了一次试,下星期还有学生节。过去与现实的交叠会让人迷乱,而在可能性坍缩之后,也只会,或者说只能,“一切在于自己”。
“你们认为建成了共同体,我认为没有。”
“你们已经是占便宜的了,我对你们没有一点同情心。”
其实自己从礼拜四开始学习状态一直都不太好,今天也是,早上做完了抄写和单词,草草地读了一下书,然后就参加了一个读书会,接着是上面的PPE班会,然后就是在各种回消息和写这个。不知道为什么我眼睛其实有些湿润。因为自己其实在这样一个新的专业之中感受到了某种“被抛”,或者就如我这两天与同学聊天时都在说的,我感觉现在对于我的一切评价都是停留在我的过去,尤其是因为我的本科。而当我自己真实的能力不能与大家对这两个符号匹配时,想必自己会遭到更大的反噬。而正如这上面所说,也是我导师最近跟我指出的,似乎我所学到的很多知识,上过的很多课,读过的很多书都是外在于我的,并没有真正找到自己关心的问题——尽管我也可以这样做学术,正如赵老师说“清华的学生最不缺的就是坚持”,但是这种是不可持续的,或者换个最近很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精神内耗”。当然我知道我现在手头上有很多事情要做,上面的很多信息也不再与我有关,或者说,我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但是那种感动是直接的。这不是什么从对PPE的定义,或者说“对中国问题的关心就会使自己的行为自动‘PPE化’”——我愿将其称为某种“心灵鸡汤”。而是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环境——清北的身份,尽管被偏爱但仍然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完全隔绝于世界的环境时——我们必须思考我们想要怎样的教育,想变成什么样的人。当然,前一个问题或许是学生永远无法,也不应有权力回答的。其实谁都知道问题出在何处,但是在强大的结构性力量面前,二三十个个体的前途与生命是无足轻重的,而这或许就在清华已经构成了一个专业一年的全部。我们每个人都焦虑未来,当然在这座园子里不焦虑是不正常的,但是我们也渐渐丢失了过去最可宝贵的东西——现在的我或许会更有底气的说出对某事“我不认同”或者“我不感兴趣”,但是,这也意味着我选定了自己的方向,与过去划清了界限。面对改变我们只能被动的应对,任何“建议”终究要落回到每个人生活的特殊性之中。但我们至少还能拥有着感动,在一次次确证“过去仍然存在”,那个注定不能实现的“黄金时代”终究仍是被不断提起的——尽管我们都显得如此渺小。或许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也正是由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随喜”“因缘”——这当然不是在迷信的基础上的,而是从个体对命运的反抗的意义上。当然,如果命运真的能被改变,或许也就不再是命运了。还是回到最近经常会想到的两句话,“人世间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于自己无能的愤怒”。这句话我是记得很清楚的。还有一句是,“世界上只有一种浪漫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黑暗之后仍然热爱生活”。这句话或许不太对,但是,终究还是要坚持的,还能离咋的?
September 18,2022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或Tape提问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