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随记:230220


当思念覆盖了北京城/快快步迎接另一个春

  这个月初就返校,到现在已经过了二十天。早些返校本来要做的事并没有做,它被悬置起来,成为最近生活的最大变量——毕竟,没有人会愿意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大概没有人会喜欢这种不确定性,当我们需要学着在近处与远处的不确定之中生活。

  从返校到现在自己也逐渐将从家到北京所产生的空间性变化变成了生活上的变化。尽管这一切的调整尚未完成。在作息上,运动上,很多时候似乎是自己在和自己过不去。在学习与生活上,自己是知道很多道理,但还并未将其投入实践——或者说,是经常在一天的结束对此有了意识,但第二天一睁开眼又忘得一干二净。在将近半个月的重复与沉沦之后,借着两个DDL,自己这学期至少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尽管这不足为外人道。整理了书架和衣柜,开始重新拾起书法和游泳的习惯,重新建立和导师的沟通机制(重点在“机制”),一切似乎都在变好的路上。最为明显的感受就是,每一天都重新变得有目标而充实,感觉自己在做事情,在真实的生活。

  这种变化正是在上篇文章之后的这段时间中发生的。这一周做的事情不能说少,但并不“忙”,生活也并未发生真正的变化。到今天,我想将近一个月的对原神的高强度操作可以告一段落——这就好比一个世界,探索的差不多了就归于平淡。新学期也在今天拉开了崭新的序幕。我知道这个学期会很忙,或者说,要做的事情很多。因此我的生活需要更有“意义”。这种意义不应是形塑的产物,而应该是能够被感知、书写与记录下来的东西,例如文字,实物,或者所改变的外界。整体来看这学期的工作都可以被二分:个人的与集体的,研究的与教学的,作业的与探究的,等等。或许还能够加上阅读的与写作的,但单纯的阅读并不能直接导向产出,而这个学期我需要去证明自己,也需要去表达自己——很大程度上,这二者在说同一件事情。

  我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手里时间的宝贵,意识到未来正在以高速向我扑面而来。在这之中每一天都不只是数字的堆叠,而是真实的在做、在想、在思考。我能够感受到自己对教学的热情——这或许是因为一种权力关系,一种认可,更可能是最简单的,因为这件事我能够很容易地弄好——我也能愿意去选择一些对自己而言更为“痛苦”的事情。因为那些事情对我来说更有意义。是的,前路依然漫长,但是至少我能够感受到我在向前走。这会给人心中一种最直接的确定性。

  就让这种改变成为自己新的日常。

February 20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或Tape提问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