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迷惘


心非木石岂无感

这可能是这个博客从创立以来最久的一次停更。事实上从这学期初开始,这个博客的更新频率就减少了很多。对此我是知道的,这或许就是自己这两个月,甚至可以说是我入读研究生之后将近一年生活逐渐变得糟糕的缩影。或许用许嵩的一句歌词可以这样说,“我渐渐丢失了全部的线索与所有的证据”。研究从来不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单线逻辑,生活也从不是只有研究一件事。用高情商的说法或许也可以称这一段为“探索”“寻觅”,但是这些都掩盖不了这段时间对我而言,其实并没有多少产出。这是会令人焦虑的,有一种“抓着一手好牌但逐渐摆烂”的感觉,有一种连本来具有部分确定性的未来也开始变得令人感到摇晃的某种担忧,也有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悔恨。

这个月的月底是校庆,为数不多的几位朋友之一返校。我感到某种安全把自己目前所在的处境尝试着表达。我当然知道,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这一切,但是人毕竟是活在社会中的。最简单的, 你需要去面对每周的DDL,需要去面对近在咫尺的申博与开题,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导师的期待。“故事到一半,戏得唱完”。最近不想做事情的时候就会去听音乐。这会越来越让人感受到爱好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以及不同人所能在不同领域所绽放的光彩。而就像这首《戏歌》的歌词,以及在这句词后紧接着的一声清脆的敲击所提示的,人是不可能“从头再来”的。或者用经济学之中的一个原理叫,“理性人不考虑沉没成本”。在每个阶段能留个自己的空间是不同,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相当逼仄的。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在这狭小的空间之中辗转腾挪,去向着自己所认为的“善”与“好”。

当然在这之中还有一点比较重要,那就是他人的认可。我想这并不是说自己的人生就被他人“掌握”,而是需要从他人的经验之中危机的选择提供某种“确证”。毕竟,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而一些时间点,过去就是过去。当然有很多或许方式可以补救,也可以让时间冲刷历史,但这些都是后话。而现实是不可能有人能够先知先觉,我们只是徒劳的追求自己所认为的正确,那么这时候同样由时间凝结的经研究显得如此宝贵。当然这也不是“唯经验论”,同样需要经过自己理性地思考与判断。

说到底,迷惘的部分原因是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太少——或者说明明手头上有很多事,但是并不想马上上手去做。那么其实改变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去做罢。而做,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是自己成为别人不能代替的必然过程。如若是这样,又还有多少迷惘呢?

我已不再能承受更多的“善意”。

April 26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或Tape提问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