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齐鲁青未了


五一出逃·Day3-4/5.2-3 曲阜、泰安、济南

今日行程:

5.2
· 孔府、孔庙、孔子博物馆(未尝不可说是一种新的“三孔”,划掉)

曲阜东-泰安 G6958 12:22-12:41

· 观光1路至天外村,观光大巴上至中天门,爬至南天门,上玉皇庙,走桃花峪索道下山,坐观光3路至泰安站

泰安-济南西 G194 19:30-19:47

5.3
· 山东博物馆、济南博物馆、济南战役纪念馆、胶济铁路博物馆、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泉城广场)老舍纪念馆、趵突泉(解放阁)大明湖

济南东-淄博北-青岛北 G6975 20:30-22:29


在曲阜的日子从懒觉开始,毕竟下午要爬泰山,不能太累(Doge)。出了酒店就是孔府,只不过我现在去到这样的名人故居总是感到一阵不适,感觉像是意外的闯入了不属于自己的生活。不过从形制来说,孔府还是有自己的地位的。孔庙就更加夸张,毕竟我预约三孔景区的门票还是靠在两天前的零点蹲点才抢到的(在此吐槽这个预约制度),我也不知道这么多人为何独钟于孔庙,或许是可以承载中国人“耕读”理想的一半吧。当然,孔庙的确有很多可看的,比如说形制(似乎我只会用这个词),比如说碑刻,比如说塑像,但是景区里实在是人太多了,我设想中的什么孔子文化倒是全然没有踪影。不由得想,这样的景点究竟适合谁呢?或许是满足自身的功利愿望,或许而是在这稀薄的空气之中尝试把捉圣贤的文化,但是就是与孔子本身无关——比如说我觉得一个有意思的点,藏了古文经的墙壁,游客的目光却被墙壁前的一口井所吸引。或许旅游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醒自己与大众保持距离的过程,但是自己也不可避免的会拍照。但拍照永远不是目的,而是去思考,去感动。但不论如何,孔庙的开发还是很成熟的——或许有的地方过于成熟了一些,比如最后的两个大庙变成了纪念品商店。有的时候我真的很怀疑对旅游开发的限度,既然能够把这间房子原先的性质所改变,那又有什么游客所不能做的呢?开发和保护当然不是矛盾的,但是如何使这座建筑发挥其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而不是变成权力的承载地,我想是令人思考的。孔庙里还有一大部分是未开放的,不过开放的部分刚好能够让人走一个来回,从这一点上还是值得赞赏的。当然我觉得我可能也漏掉了里面很多的部分,可能是古树,可能是碑刻,也可能是其他,我很确定这次旅行的大多数景点对我来说之后都不会在去到,但是在某些时候对于一个地方我们是注定会留有遗憾的,以我们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与思想资源不足以感受到这场景给人的所有信息。因此,获取信息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永远需要意识到相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是如此的渺小而有限。

穿过孔庙的人潮,外面的商业街尽管普通,但看起来价格也不算离谱。退了房,骑车到孔子博物馆。尽管面向的道路是东西向的,但是博物馆的正门是向东开的——大概是为了符合礼制。确实,在山东,不论是人们将“老师”作为日常称谓,还是诸多有关权力和制度的暗示都能让人感受到这个地方所带有的浓厚特质。孔子博物馆存包的地方竟然在博物馆外,于是只能背着包游玩了。博物馆展览的主厅是孔子生平事迹以及论语文化,作为上过中国哲学课的我来说,展览的大部分都是可以跳过的,只是在海外部分还值得多花些时间。不过这些部分也是博物馆里人最多的地方,或许是因为有诸多互动,叙事也比较连贯。但是在这些展厅之后我感觉才是这个博物馆的重头戏:孔家的家谱、孔家的印章、文书、服饰等的收藏。尽管这些也不能说“珍贵”,但至少是别处所没有的,构成了这里的特色。如果要说起“眼光向下”,我想这也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展馆的地下一层还有一个临时的书画展,既有山水也有历史故事,还挺有趣。出了博物馆刚好让我赶上一趟去高铁站的公交——在昨晚糟糕的公共交通体验后,竟然让人觉得自己还是挺幸运的。

曲阜东站由于是鲁南高铁与京沪高铁的交汇处,站场规模并不小。这次旅游自己也真的是将京沪高铁当成了公交车来用。泰安站在京沪场方面与曲阜东站别无二致,但是一出站导向的清晰以及服务的热情还是让人能够感受到一个旅游城市的特质。唯一的不足可能是公交车因为限速开得实在太慢了。因为北向是泰山,从泰山的盘山路望向市中心是极有坡度的——不过对于大部分旅游者来说,泰安或许可以和泰山直接划上等号,并不关心其作为城市的一面。到了天外村,本来还在犹豫是不是可以先去岱庙,想了想还是算了。不过从天外村的公交站到上车点大概还有一两公里,真是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应对大客流的故意之举。走了十多分钟的盘山路到中天门的换乘点,之前查到的资料总有人说这段路是如何容易晕车,但实际感受下比起我今年寒假时候去到的庐山还是差远了。中天门车场屯了许多车,估计是为了应对早上上山后的下山客流的。不过也正因如此,因为盘山路只有两车道,不得不走了大概五百米才到中天门上山路的起点。这也可以说是泰山上的一个商业中心了,有奶茶、饭店,感觉价格也还算公道——直到我一天之后去到济南的同品牌奶茶店才知道山上的还是要贵出一两块钱。不过这也或许是泰山的商业网点最有趣的地方——同样的商品,比如说烤肠吧,可能在中天门十元三串,走出一公里十元两串,到上山路的后段就要卖十块一串了——问就是之前是优惠而不是定价。爬到后程我也开始有些后为自己没有带/买一个登山杖感到后悔,不过那个时候理性会告诉你没有用,只能硬着头皮往上走。泰山严格来说是不算高的,但不知为何爬起来给人的感受比华山和嵩山还要难受,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我真的感受到了是凭着一股劲吊着往上走的——泰山的景色也不算出奇,路边满是石刻,回过头能远眺济南,但没有什么属于自然的山水景观,或许需要换一条路才能看到吧。到了南天门也才仅仅是开始,很明显中天门索道排了将近两小时的队,是没指望了,于是乎当时的我有两种选择——原路下山,或者先去玉皇顶看看。那既然来都来了,总不能打个没有意义的卡就开始排队。从南天门到玉皇顶也有两公里,景色还是可观的,从这一点来看泰山的承载量还是挺高的。玉皇顶上有很多道教的寺观,不过自己是对此没有多大兴趣的。山顶上的人几乎都围在那块著名的“五岳独尊”的石头前拍照,我想这一点上泰山就不如华山——华山论剑的那块石头,可是华山的五峰都放了一块(笑)。山顶上还有一个气象站,想必夜里很适合看星星(大雾)。不过既然都到了这里,再走两公里回头坐中天门索道显然就不明智了,刚好看到后上还有两条索道,就临时改了行程往哪边走——无他,一个人旅游就是自由。由于从玉皇顶到索道的路基本上都是下山,而且后山并不是主要的旅游路线,因此一路上还是挺轻松的——不过也正好如此,尽管后上有两条索道,但是一条半小时一班,另一条,也就是我坐的桃花峪索道,运营时间即便是在五一假期的时候,也只是到下午六点。而我到的时候已经将近五点半——对此我没有提前做攻略,现在想想还是挺刺激的。然后从桃花峪到高铁站,尽管交通不方便,但好在都正好碰上了发车时间——以往并不频繁的桃花峪到山脚的接驳车因为五一,而且是下午的返程高峰而流水发班,而到了山脚刚好赶上一辆去往高铁站的公交车发车。在公交上临时抢到了一班发车时间更近的高铁票——否则我就要在高铁站待到晚上十点了,如果那样我还不如去市区转转,不过那是没有如果的,因为如果是这样我还不如早点去岱庙,但是去了岱庙我又一定赶不上桃花峪的索道,到时候在山上叫天天不应就不好了。

泰安离济南也只有一刻钟的高铁时间,济南西出站,我真是搞不懂北方的大型高铁枢纽的出站指引是不是都是如此混乱。但还没来得及吐槽这个,因为我要去坐公交——坐地铁实在是太迂曲了——但公交站在站前广场,到了广场迎接我的是一片LED的光污染。后面有看朋友圈,有人将济南也称为县城,从这一点上倒还真的没错。坐公交,另一方面是想体验济南有名的BRT系统,但没想到济南西是起点站竟没有屯车,车上也没有空调,BRT也不是高架、没有自己的专用道,只是左开门+路口专用的导向车道。这些综合起来使得济南BRT1线在我乘坐的区间(济南西-无影山东)的旅速只有区区35km/h,要知道这是晚上八九点的低峰时段,我只能打趣,BRT看起来也不R(apid)呀。

在济南的酒店在一栋写字楼里,以为是高层但没想到是三四层,而且因为是最便宜的房型还没有窗——转念一想,有窗的话因为楼盘就是高架路,相比体验也不会太好,换言之,又是一晚凑合。第二天是被济南的防空警报吵醒的——纪念五三惨案发生八十五周年。行程里本来没有这一项,但是既然是二十年代,而且在济南,没想到在今天行程的末尾兜兜转转又找到了与此的联系。在路旁吃了早餐,济南的包子有点像大号的饺子,坐地铁到山东博物馆——在大名鼎鼎的经十路上。在那里我在这次旅行中第一次遇到了排大队的情况,好在检票速度还可以——只不过我马上意识到为什么检票速度不错了,因为里面的基本展陈在修缮,整个博物馆最核心的二楼不开放,而三楼是一个自然博物馆,展示古生物、化石与海洋文明,一层本来是近代史的部分,但或许是因为新开了中共山东省早期组织纪念馆(下午会去),本来的展厅在办V&A的特展。而V&A我在英国的时候已经去过了,于是乎可以说在山东博物馆一无所获,是这次旅行中最令人失望的景点,旁边的山东美术馆也连带着没有心情去了,直接坐公交到济南市博物馆——旁边就是山东大学,可恶之前忘记找在山大的同学了。济南博物馆与大部分省会的博物馆的一样,在省级博物馆下面显得“小而美”,济南博物馆的特色或许是有关竹林七贤——倒是和泰山上的道教隐隐呼应了。之后我骑车去了济南战役纪念馆,而骑车走过的恰好是济南的泉城公园,而这样糊里糊涂的也看到了济南南部的千佛山和英雄山。

济南战役纪念馆真如其名,就是在讲济南战役——而这作为枢纽事件,又与济南在抗战与解放有着天然的关系,至于三十年代前的济南近代史,就交由中共山东省早期组织纪念馆展示,这样想来如此安排还挺巧妙,只是如果不了解的话直接从名字不会读懂这种巧思。但也或许正是由于其如其名,尽管能够想到济南战役之前或之后的历史,但展厅介绍更多的偏重军事技术层面,稍微不能撑起这种巧思。顺便值得一提,要从路上到济南战役纪念馆要走一条将近一公里的路,仿佛为参观添上了几分神圣感。展厅里是没多少人的,但是展厅外不论是放风筝,还是练武术,我想都是对“烈士陵园里能玩乐吗?”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而从纪念馆出来,公交车三四站就到了济南大观园,这种空间上的亲近也为历史和现实的连接赋上了一重新的意涵。

到大观园站下车,我的目的地却不是大观园,而是邮电博物馆,不过我最终也没能找到它在哪,估计是邮电公司内部开放的,然后就到了胶济铁路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可以说是车迷狂喜了,而且里面还有沉浸式解密活动。作为中国最早的铁路之一的胶济线,也是让人理解中国铁路目前的发展,以及山东半岛与德日不解联系的重要载体。很遗憾的是这次旅行都没来得及去济南站与青岛站,只能在这个复原的济南站站房之中凭吊。作为济南局的中心,能够看出这个博物馆还是用了心的,尽管历史的部分讲解并不深入,但是对候车室、站长室与客运装置的还原还是非常有意思。展厅的最后也展示了从胶济线到目前的济青高铁所使用的水牌、电报机和驾驶证等等物件,颇有值得玩味之处。胶济铁路博物馆就在济南站前,旁边是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就说是博物馆,实际上只是站前邮局的一部分,我想可能它更适合的用处是供赶车人临时歇歇脚。我比不能判断这个博物馆究竟能否担当起“博物馆”这个名头,因为那里面最为核心的就是百余位名人的一封书信,以及这位名人的介绍——我甚至都不能判断那信件是否是真实的。但即便是真实的,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是掐头去尾了的残章罢。

然后骑车向中共山东省早期历史纪念馆。这是一个新开的纪念馆,临着黑龙潭公园,不过显然还不是特别为人所知。作为新建的纪念馆而言我认为里面的叙述将将合格——也就是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之中有关山东部分的水平。相比起哈尔滨与石家庄的同类型建筑,其也依托于党支部旧址,但这座纪念馆选择的是在旧址旁新建,这其实天然使得原有的空间格局丧失。而倘若将其放在更大的区位中来看,不难发现这其实在济南的老城与租界区的交界——只是现代的路网开发,中间一条快速路硬生生地掩盖了这一格局。纪念馆对面就是趵突泉,只是我选择先绕过去,参观开放时间有限的老舍纪念馆。在路旁看到了五三惨案的纪念碑——纪念馆在趵突泉景区内部,更加乏善可陈,只不过因为刚好是纪念的正日子,参观也就有了别样的意义。

济南的老舍纪念馆实际上就是老舍故居,深处一个居民小区之中。还没有被现代开发所破坏的城市肌理让人似乎都能想象近百年前济南灰蒙蒙的天,贫瘠的雪,与老舍的生活。也趁着这个机会买了个肉夹馍——这种深处小巷的店子才最能代表一个城市。老舍纪念馆很小,三间房围成了一个小小的院落。必须要说这是这次旅游参观的这么多故居类的景点之中最令我感到舒服的——那原始的陈列(但又因为不到百年,与现代似乎还保留着诸多气息),配上老舍几部描写济南的作品片段,很容易勾起人的想象。我想故居参观的最大意义,就是让人能够真切体会到历史中的生活,而老舍纪念馆无疑让我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走出老舍纪念馆是一条长长的小巷,小巷的末尾又是一条大路,过了马路才是趵突泉景区——似乎是给旅游一个天然的隔断。趵突泉景区有一个很特殊的免票政策是七天内游览过三孔+泰山景区,我阴差阳错的符合了这一条。说回来,如果真的要花四十块钱看一座喷发高度还不到三十公分的泉以及它周边,可能很有历史和文化意义,但从观感上看只是一汪死水的大小泉眼,也真是够冤枉的。这里值得说一句,尽管最近济南对大学生免景点门票和公共交通费的新闻沸沸扬扬,但实际上给我的观感并不好:必须要下载一个专门的APP,地铁只能走人工通道,景区也需要走人工通道。更重要的是这个免票期限只有三十天——一个不长不短很尴尬的时间,可能只适合来济南短期实习。

趵突泉景区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大而无当”:里面杂糅了名人故居、书画展览、古建筑、近现代史纪念(五三惨案)以及水景。可能这里面最吸引北方人的就是水景,但这在我一个南方人看来实在是太过平平无奇。而且令人很不能理解的事几乎所有人都围着趵突泉疯狂的拍照——真令我觉得景区是为了维持门票收入,而在地下放了两个抽水泵。嗷对了,这样“知名”的景区里当然少不了熊孩子。据说这个景区在五一期间在全国进去的排队榜上都数一数二,真是让人再一次的感慨大众品位。

从趵突泉景区出来,骑上共享单车绕着济南老城的护城河骑了一圈。之中经过泉城广场和解放阁——可惜安排实在太紧没有能够登上解放阁与超然楼。然后到大明湖前,我静静地坐了半小时。我知道,我的背后就是山东省政府,这令人感到很有安全感,也不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对权力有着特殊追求的省份之中,大明湖是如何获得了其特殊的位置。我就这样静静望着平静的湖面,两年前在扬州的瘦西湖,在南京的玄武湖,在杭州的西湖,我似乎都有这样的经历。只不过这一次我已经是研究生,在北方春日晌晴的日头即将落幕的时分。大明湖周边,或许是因为开发较早,没有多少湖景房,让人难得的感受到一种北方平原才有的宽阔之中带着那么一丝寥廓的感觉。还不是夏季,大明湖岸边的荷花枝条还是枯萎着的,岸边的柳树与杨树却进入了花粉盛放的季节。这种极致的生命绽放与等待了一个冬天的生命蛰伏以水为界对峙。

穿过湖边的小巷,拐到北园高架下方,回到酒店拿上行李,坐上地铁,到济南东,一路是如此顺当。三天之后,我会与这座车站再次相逢。只不过既然都说到车站,那当然是要以车迷的自觉来说说济南东那比济南西还要大的站场规模,以及站台奇怪的混合柱配置。登车的站台是13,很奇怪即便大半个车站都没有车,可能是因为这个站台需要承担跨线功能,在我乘坐这班车已经是当天倒数几班到青岛的基础上,相邻站台面还安排了一列立折的临客——这不是加剧工作人员负担么?尤其是在山东这个很喜欢“讲规矩”的地方。列车开动,作为今天最晚的一班山东高铁环线列车,在停淄博和潍坊两个地级市的基础上还多停了邹平和青州,这使得这个车的达速区间寥寥无几——尤其是加上从胶州北站济青高铁要侧线通过,以及要绕胶东机场联络线。到青岛北站我坐上的是倒数第三班1号线列车。出了地铁站才发现天空下起了雨。在青岛这样路网密集的老城修地铁是不容易的,我出了地铁站第一次感受不到明确的方位,而这也正是青岛两条高架路的交汇处,于是我糊里糊涂地在漆黑的雨夜走到了车行道的逆方向——还好当时路上没什么车。而我更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一天我基本上就是在房里赶作业——对着海景。在本来与诸多同学相遇的同时选择独处,也可以算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经过这几天的与集体的游离,我也更明白与笃定了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齐鲁青未了”,是需要有爬到泰山山巅的能力与勇气,也更加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关爱之后所选择的决绝。

May 8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或Tape提问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