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霓虹絮语·京都


日本旅行Day 7-8 京都、宇治、奈良
石清水八幡宫、平等院、奈良公园、东大寺、春日大社、鸭川

渡月桥、岚山、京都铁道博物馆

大阪关西-济南 SC8086 1650-1920

先前说到晚上十一点半才到京都,第二天当然也不可能太早起,九点才坐公交到东福寺——这里补充一句,看起来酒店在大街上,实则坐公交和地铁都要走一公里去另一个街区,而且这一路没啥便利店,属实是有些坑。

既然已经到了东福寺,那当然是要进去看看,寺庙内部不大,但颇能体现日本寺院的特色,我来的时候还真巧蹭到了一个欧美旅行团的讲解。然后坐JR往奈良。要我说,从东京到大阪再到京都,就是一个公共交通的复杂度不断减小的过程——大阪至少还有复杂的环状线,地铁跨线虽少但还是有的;京都则干脆只有两条地铁(如果不算阪急和京阪两家私铁的话)。怎么说呢,京都给我的感觉就很像太原——地铁的“二线城市”,都是一条南北向的河穿城而过,都有很多古建筑和文物遗存。当然这个类比注定是不准确的,但是却可以很好的说明我的感受。

因为是买的JR pass,自然只能坐JR奈良线而不是私铁。但在去奈良之前,为了充分发挥JR pass的作用(当然另一方面是体验免费的登山小缆车),我兑换了京阪电车的一日票坐到了石清水八幡宫站。因为两个站都最高只有快速列车停靠,只是在中途看到了缓急接续但没有真正体验,这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作为日本轨道交通较早兴起的地域,京阪两座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复杂铁路网——比如说,中国大概如今是不会再有,哪怕是城际铁路贴着居民房拐弯的了。

石清水八幡宫本身是日本的“国宝”,山门在修,不过主体部分还是十分有特色值得一游的,我不懂古建筑,就不多说了,还有一个附加的景点大概是,可以由此远眺京都——由于京都和太原一样处在一个盆地中(加上为了保护古建全城限高),京都的天际线是乏善可陈的,这也是我没有去京都塔的原因。为了赶上缆车15min的发车间隔,草草拍了几张就往回走,再回到JR奈良线上——事实上,JR奈良线与京阪电车的奈良线本身是相互替代的关系,不过JR pass并没有京阪电车奈良线的使用权,就只有坐JR了。

JR奈良线由于是末端线,列车很稀疏,排图也很简单,平峰几乎没有快车,因此随到随上即可。从京阪电车的宇治(这是京阪电车一日券能使用的终点)到JR宇治站,刚好中间要过桂川,将宇治神社——日本现存或许是最古老的神社——和平等院连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平等院上的金鸟,是10000日元背面的图案,也看到许多人拿着日元在拍照。平等院内部大概无甚必要参观,博物馆值得一看。出门还有星巴克,卖抹茶拿铁,属实是当地特色了——尽管我们也有抹茶星冰乐。JR宇治站前有小红书推荐的抹茶店,正好买了做纪念品——JR的好处就在于,由于没有安检,你可以掐着点乘车。从宇治到奈良,一路都是乡间风光。

到奈良已是下午三点,奈良博物馆不开门就只好直奔东大寺。还是建议在入寺之前先去东大寺博物馆看看,毕竟最精华的总还是在博物馆——如果你对古建筑感兴趣本身感兴趣那就另当别论。不过也有人说,这种古建筑在国内并非罕见,只是在日本就成了珍宝,我不懂,就见仁见智吧。从东大寺后山能上到手向山,上面有八幡宫和四月堂、二月堂,又是个制高点能俯瞰奈良城——还不用门票。接着走能到若草山,这个就大概不需要我多介绍,一篇澄澈的草,可以喂鹿——不过我不太习惯鹿的气味,而且听说鹿也并不干净,最重要的是,有的时候鹿真的很凶,比如在东大寺前就对着我装抹茶的袋子舔了个遍,大概是因为那袋子是绿色的罢。哦对了,如果你不想与鹿亲密接触的话,完全没必要买若草山的门票——门外也有鹿呀,而且只是栏杆栏起来,拍照也还是一样的拍。下山就是著名的春日大社了。只是我去的点内部已经不开放了——也正好省了门票。夕阳从树间洒下光辉,有一种独特的肃穆感。的值得一提,旁边有个“万叶植物园”,玩原神的就想必不用我多说。只可惜没赶上景区的末班公交,只得多走了一公里去路边搭公交。奈良的公交站竟然是有电子屏,实时显示哪路车离站的距离的,可能是因为这站仍然算是在奈良公园这个景区吧。JR奈良站是当地的公交枢纽,也就没再去反方向的鉴真禅室了,坐JR线到东福寺再换京阪到鸭川三条,过鸭川就到了京都最繁华的地方。考虑到明天下午的飞机,就随便找了家药妆店随手拿了些化妆品——甚至我都不知道买了什么,只知道小红书大概是还推荐这一款的,而且也确实便宜。最重要的是,买了两大包“休足时间”,之后出去玩可以接着用。这样一俩,我就完全是提着大包小包了,赶紧上了辆公交回酒店。



在日本的最后一天,本着“去到就是赚到”的原则还是安排了几个景点。当然,京都国立博物馆和京都周边几个著名的大社和寺庙是没法去了,倒是对着线路图发现可以去岚山——正好也有周恩来的遗迹。当然,这次去岚山注定是不完整的,只是为了体验阪急(在“桂”站换乘),以及没有真正“翻山”,只是过了渡月桥,在天龙寺转了转——当然,最后我也没找到纪念周恩来总理的碑刻。只不过天龙寺盛开的绣球花,和寺后的竹林小径已足以慰藉。

几乎是沿着铁轨旁的小路到嵯峨站,这同样是JR的线路,终到京都站,只不过我还要去酒店拿行李因此没法一路坐到终点,而是在东京站前的一站,梅小路站下车速刷京都铁道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我去过的最棒的轨道交通博物馆——只需说一点,在这个博物馆里你可以体验乘客从进站到出站,司机从值乘到下班休息,以及调度的日常工作。当然,后面两者真正体验需要提前预约,也挺耗时间的,所以这次就只能遗憾了,不过对JR各型车的完整展示,以及铁路系统各个工种工作的详尽介绍,绝对是车迷狂喜的-因此我的手机几乎就没停过拍照的动作,这才是真正培育“轨道交通文化”的地方罢——堵不如疏,比起国内扭捏作态的铁路博物馆,这里真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而只有明晰这整个系统的复杂性,才能对这个系统的故障——比如晚点——有更大的包容。当然,在这个极化的世界,又怎能面对最广大的大众去寻求教化和理解——当然你可以批评这是相当精英主义的。

草草看完,坐1站JR,再走过一个街区回到酒店拿行李,赶上楼下去往京都站的公交,甚至还能在京都站标志性的进站口模仿柯南拍个照以及在站内买个便当,等到真正坐上关空快速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趟日本之行就这样结束了。列车在京都线上还是晚了十分钟,然后沿着大阪环状线的西北环向着关西空港开去。关西机场提前2小时办票所以还在机场小等了一会,在隔离区买了些巧克力和特色饼干作为纪念品,从大阪飞到济南。同行者早已在中午从大阪飞大连,再转机回北京了,正好,到最后仍是一个人。

济南机场的入境处还保留着核酸亭,属于是“不正确的历史记忆”。济南西站旁的高速在修路,大巴绕了个大圈用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正巧京沪高铁也晚点了,在车上体验了把速度与激情的改签,直到买了杯奶茶,掏出支付宝付款,价格的差异更提醒了我空间的转移。我们说“风月同天”,但如今“山川异域”的方面却似乎表现的愈来愈明显。对此,我似乎无力改变, 甚至无力置评。我只知道,这一周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是更理想的生活。

日本,再会。

August 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