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行Day 4-6 大阪、姬路、神户
大阪城公园、大阪历史博物馆、四天王寺、通天阁、梅田
大阪环球影城、道崛顿、心斋桥
姬路城、明石海峡大桥、孙中山纪念馆、神户
坐了一夜的大巴从东京到大阪,到达时才早上六点多,天灰蒙蒙的,飘着细雨,街道很干净,无人,与东京的嘈杂与紧绷从第一眼就给人以十分不同的感受。多说几句,这大巴是晚上十点半从东京站前开出——对,东京站作为综合交通枢纽,当站前就有JR的长途大巴站,就和中国城市高铁站前的公交枢纽站类似,而我这班是图便宜买得一家私人公司,离东京站也不远,但车内设施就只是普通大巴的水平了。当然,附送了一次性拖鞋、眼罩和耳塞还是好评,而且一路很稳,开车时会拉帘子将客舱与驾驶室分开,车上还有卫生间,行驶途中还会停几站让大家放松放松。在如今的中国,受到2-5点大巴车不能上路加上发达的火车网络的影响,过夜长途大巴远非如此受欢迎——仅东京-大阪区间,每天就至少有二三十趟的大巴车,与之相近的大概是北京-济南,或是上海-南京,很显然这需要极大挑战普遍的空间观念。如果稍微发挥一下,或许可以说大巴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人情”——这大巴是对号入座的,也就是说驾驶员要知道谁在哪个座,在哪下,发车时间也可以浮动一小会——当然一切都还是在工业社会一环套一环的组织体系之中的,只不过道路运输本就有时空的不确定性。昨晚匆匆刷完浅草和秋叶原,在新桥下地铁的我还不忘买瓶水和眼罩,而同行者已在催我车开始检票了,于是我就直接用suica结算了——嗯,拍卡,也算是对我来说的第一次了。当然,选择大巴的最大因素还是,能省一晚的住宿费(大约七八百)和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车票(也是七八百),四舍五入省了一千多。
大巴到站就是在新大阪(梅田)站边,只不过这个点还太早——当然也可能是我们并没有到新大阪站内,而只是到了新大阪站旁边的新城的一角就去搭了地铁。大阪地铁周日的日票不知怎么比其它日期低很多,也算是凑巧赶上了。在淀屋桥下车,几乎是横跨了一个街区到北浜站附近才到酒店——但是北浜站与梅田站并不直达。存好东西就往大阪城公园走去。大阪城公园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天守阁了——原神稻妻城中也有一座这样的建筑——只不过这建筑实际上是二战后修复的,更有趣的或许是旁边的丰国神社和如今已是酒店的原大阪市政厅。天守阁中介绍了日本丰国时期的历史,作为个科普还是很好的,不过或许作为旅游,更注重的是从天守阁上眺望,传统的护城河仍然保留,四角的龙兽拍照真的很出片。从天守阁下来,路过正在举办比赛的一家修道馆,就到了大阪历史博物馆——一座很新的建筑,也是与NHK大阪站合建的。这座博物馆也是可以买学生票的,并且只占据了这座大楼的1、2、8、9、10层——这就给观展一种很新的体验。从展厅还能望到大坂城公园以及仍在发掘的难波遗址,博物馆里也有对遗址发掘的微缩沙盘和互动体验部分,还有民国时期日本城市街景的复原,总的来说很值得一逛。这里还不得不说的一点是,这个博物馆是讲抗战时期的,并将其表述为“十五年战争”,倒是很符合中国目前的官方叙述。在博物馆二层的图书馆中,甚至还有直接将这场战争表述为“抗日战争”的日文书,大概是平时这些书借阅量也不高吧。
从博物馆走到谷町四丁目站,坐谷町线到四天王寺前。出口刚好看到一家店在搞活动——280日元的章鱼小丸子和400日元的大阪烧,刚好到中饭时点也就这样解决了午饭(当然,当时还不知道400日元的是大阪烧,只觉在和着味道很奇怪的酱料吃草)。不过从这家店到四天王寺是从后门往正门走的路线——反正这寺除了核心区也没有专门的围墙,所以我们最先到的是这座寺庙的墓地部分。据说,日本人将墓地看作是花园一样的存在,可能这很难理解,不过如果你有“城市:天际线”这个游戏的经历大概就了解了这个文化差异。很明显,这座寺庙也是新建的,而且外围的围墙并非密不透风,于是我们就在外围拍了拍照,接着向通天阁走去。路边正好还有座一心寺,免费参观也就去里面转了一圈——这大概就是city walk吧。
从一心寺往通天阁的路上已经可以看见通天阁了,如果你只想看塔,大概远观即可,只不过塔下的街巷能让人拍出很有“日本味”的照片。我和同行者也讨论过这“日本味”是何义,最后有一点得到了一致认同:大概是窄小的街巷加上杂乱的电线。其实如果放在如今的大阪,通天阁已不算高,但考虑到其在六十年代即已矗立在此,何尝不是一种日本从战后的黄金时代到“失落的一代”的具象化见证。之后去了难波站旁的八阪神社——以“张开口的老虎”建筑而成为小红书上的热门拍照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座神社供奉着日本抗日时期军人的灵柩——细究起来当然就复杂了,果断选择拍照走人,同伴接着在每天逛,我就回酒店午休了。再出来就已是晚上,同伴拉着我去大阪站附近逛逛。
事后证明,这个行程安排并不是最优的——因为第二天去环球影城刚好要经由大阪站,所以当天晚上应该去难波和心斋桥逛才更合理,不过当时做交通攻略没做这么细致,而且从大阪环状线到心斋桥也不是没有车,所以影响还算不大,只不过就是需要从难波走到心斋桥。在难波逛了逛优衣库,当时的我还对衣服的价格没什么具体概念,所以捡着几件特价买了,事后想想,其实T恤还是有挺多实惠的,同伴当然是对任天堂情有独钟,不过似乎这里与东京任天堂没啥大的区别,于是就在大阪站旁逛了逛——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在人潮如织的路口做声援巴勒斯坦的人。
第二天是去环球影城,没有赶早,和同伴也没坐一路——他是从淀屋桥坐地铁,而我是从北浜坐地铁,事后证明如果不是刚好赶上环状线上的车,两种方式并无本质区别——不过在天满站的站外换乘可以路过挺多好吃的就是了。到环球影城已是八点,首先当然是抢任天堂园区的票,顺便就排了排好莱坞美梦飞车——走单人通道都还算顺畅。这是这次的经历,加上之前去过北京欢乐谷,让我发现我现在竟然能全程睁眼玩过山车了。不得不说,能远眺大阪湾和阪神高速的景色还是很美的。因为没什么“不得不去”的ip,就在园区里闲逛了会,包括抢到优速通坐了史努比——亮点是可以自己控制高度,和旋转木马,属于是找回童年了。然后就去哈利波特园区逛了逛,大概排了一刻钟就到了禁忌之旅,VR还是很令人震撼的,只不过第一次坐的时候中间出了个故障,下了车很快就能再坐一次,属于是超值。然后就再往园区内走,三刷了鹰马飞行——是把人吊着的一种过山车,实际体验真的很爽啊啊啊啊。之后就到了任天堂园区,评价是人真的很多,而且主要是吃饭和买纪念品的,正好走累了就排了排绕园区的小火车,嗯,还是很可爱的。从园区出来刚好赶上旁边的实景戏剧开演,又美美坐了半个小时——话说对i人来说,坐后面就好, 因为坐前面是真的会被泼到水以及和演员互动的——只不过就是说似乎这剧目是全球统一的。再之后就是查漏补缺,像逛世界之窗一样拍拍好莱坞的街景,再刷几次过山车,以及买了热狗和肋排作小吃。夕阳西下之时我就离开了园区——并不是不知道夜景别有一番风味,而是想去道崛顿和心斋桥逛逛。的确,道崛顿的小吃很多,也很便宜,一大碗拉面,和煎饺及米饭的套餐还不到1000日元。沿着崛江不断过桥,正好是蓝调时刻,拍到了一些经典的机位——只不过当时还不知道回国的时候行李箱会坏,不然就在这买行李箱了,听说也很便宜。回酒店的路上大商场也到了关门时分,只看到路边还有音乐家开着不知是抖音还是youtube做直播,这何尝不是一种“世界是平的”的体现。
第三天开始我就彻底只是和同伴住在一起了,因为我买了JR关西的3 days pass,就临时起意将原本安排给京都的一天给了姬路、明石和神户——无他,可能还是对海的向往,以及姬路城可是名门正派的古建筑。
在大阪站寄存好行李,就坐上了新快速往明石——算了算,单是大阪-明石往返,京都-奈良往返,大阪-京都,京都-关西机场快线和大阪地铁及京阪电车的一日票,这还不算中间我上上下下,妥妥值回pass的价格。一路上就已能零星见到海,似乎与沈大高铁的乘坐体验有几分相似。东京135°正穿明石,因此市区内还有个纪念碑,不过就好像我在西安旅游的时候也只是路过120°经线,知道自己在“反复横跳”,但并没能真正落脚。到姬路,站前就有公交,两站到姬路城公园前,顺着人流就能走到天守阁——当然这里的建议是先玩旁边的花园再登阁,这样能对历史有更丰富的了解,而且不走回头路。而离开东京、大阪、京都这样的大城市,就能感受到本土的,以及欧美的气息骤然增加,我也是鼓起勇气让旁边人帮我拍了张与姬路城天守阁的合影。哦值得一提,这个景点还有专门的AR应用,能扫码看视频——只不过在实际的游览中,感觉则需要颇费一些时间,不如整成一个视频让人直接观看,不过至少说明这个景点的用心——当然了,是日本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
登阁是要脱鞋的,拾阶而上,每一层都有对建筑或当时历史的介绍,而且整个游览路线是一个大回环。说起来,我真的担心过几年,就和山西的很多古塔一样,这座阁也不再对游人开放。阁上能眺望姬路城的全景,仿佛整个世界与这座阁一样停留在了宋代,只是穿城而过的新干线提醒着我这世界仍有一丝现代气息。游览完可以顺便去旁边的花园转转,反正只需要十日元,不玩白不玩,反正是要走到公交站的。游完刚好赶上公交,再赶上一班去明石的快速——新快速是不停这一站的。日本的公交系统有着令我称赞的准时——当然这埋了个伏笔。
到明石,吸引我的是明石海峡大桥,这座桥横跨濑户内海,经由淡路岛连接四国,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吊桥——当然现在已经被土耳其的一座桥所取代,但考虑到这座桥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仍可见其壮观。桥下轮船往来如织,桥上令人心旷神怡。还有大桥的科普馆以及移情阁——孙中山纪念馆。这是海外为数不多的孙中山纪念馆,如今已成为中日友谊的见证。而这座馆还保留着日常功能,比如对外汉语教学,馆内也常驻会说中文的讲解——值得一提,江之岛旁是聂耳的罹难地,只不过我知道这个信息时已离开了。枕着海风,感受这由当地华侨捐赠的会馆中的近代气息,历史和现实、国家而个人(特指我现在的研究)达到了一种奇妙的统一。
接下来,我为了拍明石的135°经线的宣传牌,也是为了能搭上快速,在舞子-明石区间做个往返,最后到了三丿宫,也就是神户中心的兵库。坐到这,一方面是看到这旁边有鲁迅当年做过演讲的痕迹——如今是兵库县厅(值得一提,旁边还有神户的第一家中学);另一方面往海的方向,也挺繁华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这步行街上有蜜雪冰城——事实上,这里有一条专门的“中华街”,命名为南京路,上面还有孙中山手书的“友爱”二字。稍有些遗憾的是神户博物馆因为更换展陈不开放——我发现除了国立博物馆,其他的市立博物馆似乎都没有常设展,都是一个个专题,如果不在专题展的时间整个馆都是关闭的,这一点在我之后要去的奈良博物馆也出现了。
走到美利坚公园,公园一角保留了当年神户大地震的遗迹,由此眺望,阪神高速的高架上下翻飞,高楼已重新塑造了天际线,这座日本“最新的城市”仿佛有些特殊,但同样有着历史的厚重。来到神户海洋博物馆,里面除了介绍船只,更有川崎公司的特展——里面摩托车、新干线甚至是飞机都开放展陈,甚至允许体验,在去到京都铁道博物馆前,毫无疑问这是我渠道的最棒的交通类博物馆,这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颇有来头。临近夕阳,美利坚公园本身的神户塔、KOBE雕塑和邮轮港口到了最佳的拍照时机。这里是很多日本人战后“美国梦”的起点,一段相似的近代史,只不过被各自表达。神户的夜景也被称为是“百万级”,只不过当天正好是上山的索道维修,就只能在市内找找角度拍了——这照片现在还挂在我的朋友圈置顶,可见其精彩。当然,我最满意的还是坐上往神户机场的轻轨,跨越海湾拍的几张,如果我当时记得出站而没有被收同站出入费的话想必是更好的。不过由此,由于有人跳轨,神户-大阪-京都的JR线路的运输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就要回收刚刚的伏笔了,在这已经混乱的运输秩序下, 就只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了,在这一点上,日本的普通乘客比起中国似乎也并没有高明多少。
到元町站,去往三丿宫坐神户机场轻轨一个往返,再回到神户站准备从另一个角度拍美利坚码头的夜景。我感谢当时我的敢想敢做,夜景自是不错,而且日本安全的社会环境也让人即便一个人走在路上也丝毫不怯——旁边是座中学看来日本的高中生也上晚自习。在已经混乱的运输秩序下,只能是来哪辆车坐哪辆了——新快速列车服务因为要优先保障线路运力已经停止。稍微有些离谱的,大概是客运都已经延误成这样,竟然在我等车时先连着过了三趟货车。因此,我用了将近一小时才从神户回到大阪,取行李,再从大阪到京都。本来我以为只有普速车了,上了车查手机才发现原来当时又有大阪到京都的新快速了,并且刚刚就在对面站台发了一班——于是果断下车换车,哪怕是跨越了一个站台,最后,我坐的车还是比之前那趟慢车早到京都——尽管仍然较正点的新快速晚了十多分钟。京都站经典的大出站口出站,京都台璀璨夺目。没赶上往酒店方向的最后一班公交——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坐反了环线公交的方向,拉着行李将近十一点半才到酒店,好在京都不大,路横平竖直颇似中国北方,倒也显得自然。
接下来就是在京都的两天了~
August 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