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之难,在最好因人所已知,告其所未知。若人人皆知,则无须再说,若人人不知,则又太偏僻太专门,人看之无味也。前者之失在显,后者之失在隐,必须隐而显或显而隐乃成佳作。又凡论文必须有新发见,或新解释,方于人有用。第一搜集材料,第二考证及整理材料。第三则联缀成文。第一步工夫,须有长时间,第二步亦须有十分三时间,第三步则十分二时间可矣。草草成文,无佳文之可言也。文成必须有不客气之诤友指摘之,惜胡、陈、伦诸先生均离平,吾文遂无可请教之人矣。非无人也,无不客气之人也。(陈智超编注:《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850-851页)
重返北京,这两周在家没有改变什么,回到北京似乎也一切没什么改变。
18日晚华北的雷暴让飞机延误了2h55min到北京——为什么要特别写出这个延误时间呢,因为如果延误超过3小时就满足了延误险的赔付条件,还好没买就是了。到寝室已经是凌晨两点了,稍微收拾收拾东西就已经到了凌晨三点。我的宿舍是朝东的,天气好的时候甚至能直接看到奥体公园的双子塔,还能看到远方的灯火。19日毫不犹豫地摆了。20号因为要准备跟老师的谈话,稍微看了看自己手头的稿子。哦对了,着重要说的是助教培训的准备吧。跟两位老师的聊天我已经另文写了。21日摆,22日报道加某课题会,23日开学典礼,24日班会,就到了今天。打开这个文档的时候发现与上一次写作刚好过去的了标准的两周。上面说了一下我到学校的一周,而在家主要就是整完了海员库存的史料和思政文章已有的稿子。今天我还开重启了俄语和英语的学习——毕竟下个月还是想把雅思考掉,俄语也确实非常重要。
整体来说,如果自己足够专注的话,其实效率是高的。目前的最大问题或许是中午午休前后和晚上回到寝室之后的效率不高。每天的手机时间控制在六小时之内是没什么问题的了,下一步还要进一步缩短。早上起床到去图书馆这段时间需被分给语言的学习,而晚上回到寝室之后可以写写书法,如果再加上晚上回寝室之前跑步,这一天整体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剩下的就该是自己的写作计划了。昨天的班会上大胆开麦竞选了个学习委员——掌握了信息差拿什么输呢。其实看到平票的时候自己对社工还是有一些心灰意冷的。作为补偿,跟那位和我一起竞选的同学聊了一下午。我发现自己还是可以有充分的自信的,只是需要一个出口让自己的想法表达,然后被看到。然后便是令i人社恐的加好友环节,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先过完入学教育的这两周再说吧。
打算还是要坚持写作,主阵地当然是这里,不过为了更好地保持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创了个微信公众号,并且搜肠刮肚地取了个名叫“禺谷汵海”。百度告诉我,“禺谷”是日落的地方的意思;“汵”,我今天才知道这个字有一个读音是“hán”,同“涵”,水泽多;包容的意思——起名字当然是不能脱离自己的本名的,但总得拐几道弯,才能成为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中的一个合格面具。相比起起名,介绍就简单很多,“写字的地方”。当然如果硬要说这个名字有什么深意的话,大概是在“东升西落”的大变局之中,见微知著,滴水藏海地留下些记录——毕竟地球是圆的,“东升西落”总会有一种解释是对的。
下两周是入学教育,现在手头上有优秀助教的推送马上要交,然后助教的文章和海员的文章也还得写。不知怎得我突然有一点享受这种“睁开眼就知道自己这一天要干什么”的感觉,毕竟只是需要去做罢。
本周总结:
【学术】助教培训准备、教材课题会
【生活】Blog、寝室书籍整理
【生活】每日跑步
下周计划:
【学术】海员文章思路梳理,史料整理填充
【学术】以评促教;助教主体性
【生活】每日跑步
【生活】英语、俄语
【生活】每日书法
【生活】Blog双更、公众号首更
August 25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