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慎独

倦鸟归巢 归林倦鸟 

把家人送到北京西的进站口,眼泪终究在转身的那一刹流下。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情感阈值很高的一个人,但那个时刻也不知怎的,眼泪就这样没有防备地流下。从北京西到学校的地铁上单曲循环着《倦鸟》,“倦鸟归巢 归林倦鸟”是这首歌的最后一句,也深深地击中着我。其实在周六周日的晚上,从酒店回到宿舍的时候,自己就感到一种空虚与悲悼。下面是我当时零碎记录下的一些文字。

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觉得非常难受,感觉是两种生活被强硬的地放在一起。我似乎没有办法完全服从于任何一种,或者说在任何一种中做的很好。

我感受到爱,但是我感到我对不起这份爱。在北京下半年空气质量最差的一个晚上,或许雾霾能够隐藏我的眼泪吧。但是,我其实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哭,或者说我现在已经非常幸福。我能做到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我现在有一些存款,我还有看起来非常明媚的未来。但这一切似乎又都像水中浮萍,我像站在水上的大王莲上努力地维持一切的平衡。支撑我的似乎是一种信念, 一种只要现在努力——把论文写出来、发出来——总能成事。但似乎本能地会有质疑,特别是在进入写作阶段之后,你会觉得这样技术性工作的意义;以至于,就算写出来甚至发表出来,又会怎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大概是学术,或者说工作上给人带来的空虚感——当然,研究对象其实是有意思的, 也是有极大的探索空间的,或许这种虚无,只是一种“哀吾生之须臾”。

而在生活上,尽管一直说要“回到自身”,但近一个月对自己的关心和对自己生活的关心还是在骤然增多的各种杂事面前变少了——嗯,如果单纯从手机使用时长来看,仿佛活在虚拟世界给我营造出了一种幻象,让人感觉这个世界是那样子的。事实上,即便我在旅游,我似乎也可以做到一天只用两个小时,最多五个小时的手机。有一件可怖的事大概是,在自己无意识的时候就拿出手机来解锁,仿佛手机已经变成了身体的某种“外置器官”。我接触了太多荣誉的信息,这些信息让本就纷乱的生活更加令人烦闷。或者说,我自己强迫自己接受这些无意义的纷乱的信息,只是为着让自己的大脑保持着一种“低功耗的运转”状态,欺骗自己是在做事情,在努力,而又不想付出真实的劳动。我明明知道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有些事情已是火烧眉毛,但自己就是不想做。这或许就是《劳作与时日》所描述的,但或许现代社会,就是让人保持这种碌碌,并在一件一件平凡的事情中找到意义感和幸福感。

仔细想想,这周已经是第八周,这个学期已经悄然过了一半。自己这学期当然不是一事无成,但终究需要一些产出——而这就是我后半个学期最需要做的。诚然,我既对生活有一种无力感,但又已经习得把自己的生活伪装的非常得精致与精美的技巧,让任何人觉得我没有问题,甚至骗过自己。但在总有些时候,你会感到自己生活真的很累,之中很多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中的很多让我感到痛苦,但是我似乎又不能和任何一个人表露出来,我需要装作坚强。

我要靠自己做出决定,我要自己去追求未来,因为我好像并不能找到退路,或者说谁都会觉得前进会是更好的明天。我亲手为自己、我的家人和老师营造出了一种幻象。这幻象有时显得如此真实,但是真的会变成现实吗?或者说变成现实之后,又会怎样呢?我仿佛在这个国家对这个领域研究的最高点,可以做我任何想做的事情。与此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虚浮感包围着我——我似乎可以做很多,但我真的在做的时候,尤其是在写文章的时候,又似乎什么都做不了。这让人失语。

今天已经是十月的最后一天,送走我的家人已经过去了三天,只是北京灰霾的天提醒我,生活终究不会因某个人的到来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回到学校,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联共布,但没想到老师对我的期待是主导讨论,在有关共产国际的问题上自己当然是还有很多不明白的,我也当然不会在老师面前去班门弄斧地主持,于是乎,一切就都有些尴尬地结束了——当然,结束的意思是两星期后再来一次。讨论完本来还有个“加餐”,不过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要将自己手头上的稿子尽快脱手的紧迫。当然,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才把这周很多莫名其妙的各种杂事处理完——好在老师也理解——不过研究确实是一个字都没有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是周六,其实也已经到十一月份了,总不能一直还是这个状态。
周一之后,我迎来了一个忙碌的周二。早八的讨论课,又赶早十的课——大抵是轻松的,有一种听脱口秀的感觉,然后下午再带讨论。晚上回寝室把讨论的分数给了,讨论总结了,就只想坐在寝室的椅子上刷B站。周三也不知怎么就躺了一天,主要的工作是把Tony Saich的书拍了照。周四早上有课,下午是党组织生活,之后躺。然后到周五,整理好了北京行的照片,知道了雅思的分数,搞好了报销的发票,然后再买好了双十一的手机和电脑。周六,上午跟一位做原理的同学聊了将近三小时,倒是很奇妙的感觉自己的手头上的文章有了些新思路,下午处理了一些杂事, 就到了周末。哦对了,周五的晚上师门还搞了个聚餐。
你或许可以看到, 这一周多的时间里似乎都没有怎么搞学术。也的确,从上周四老师跟我说处理论文的小标题到现在, 自己也确实没有什么动静。大概今天和周一,总是要把逻辑和史料放上去,然后这一周要形成初稿。这是我这一周最主要的任务。而我这个月还有平行的两条事件线,一条是助教的文章,另一条是CSC的申请套磁。都是一些很重要,也是谋划了很久,但是做起来都显得有些困难的事情。但总归需要一件一件事情去做,只有这样才知道究竟能不能成。
下面是带家人在北京的行程,达该可以说是把北京有代表性的景点都安排上了。因为周六北京的空气实在太差所以只安排了两个景点,其他日子大概靠公共交通可以实现每天三万步左右的运动量。总的来说运动量还是挺大的,因此非常佩服二老能够坚持下来。更多的话临至笔端却又感到无从下笔,那就先写到这。

10.24 周四
上午:到达北京(Z6 9:59到北京西)
下午:清华大学

10.25 周五
上午: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
下午:国博
晚上:鸟巢、水立方外夜景

10.26 周六
上午:毛主席纪念堂
下午:故宫

10.27 周日
上午:颐和园
中午:地坛、雍和宫,烤肉宛(中餐)
下午:天坛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日落)

10.28 周一
0901-0923 D6723 清河-八达岭长城
长城
1238-1258 D1072 八达岭长城-清河
Z6 北京西16:05发车

October 31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