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我总是过于乐意释放内心烟火

2019暑期LSE暑校&实践纪行第2\3天
  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里感受不到新奇。而是一种久别之后的欣喜。
  这座城市人来人往,但是并没有让人感受到疏离。
  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大概是它的的多元吧。
  多元到,没有什么是正确答案,而自己身处其间,仿佛也成为着生活的一个解。
  只不过或许不是生活的最优解。
  但是总是有一些客观的标准可以衡量,例如物质,例如名声。你或许可以发现这些事物的共同点:都不由自己掌控。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我们又无时不处在这样的社会之中,进行着一轮轮的价值判断和取舍。没有人能说自己是无辜的,甚至于如果能够看到这些文字,或许已经是这个游戏规则的佼佼者。而我们的心中吧仍然空虚,我们的前途仍然迷惘,我们甚至不敢与他人真实的分享自己的看法,在一层层的伪装之下,考虑他人的感受。 
  这又是怎样的社会与真实?我或许看到了最为美好的伦敦,在这之中也有美好之下的分裂;我或许也感受着一个分裂的中国,这国家之中潜藏着巨大的张力。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能够归结于,组成这个社会的所有人,包括我们自身。
  这可真是一个莫大的悖论,有关自由,罪恶,道德,讨论从两三千年前开始,但直到现在我们却截取了短短的两百年作为社会的“正确答案”,去营造一种虚幻的真实和确定。我们也不会去思考,如果更深一步,我们会面对怎样的世界,哪怕是问自己自己的过去与未来,都茫然到无法回答。
  我们强烈的拥抱着确定性,但是又在模糊中迷失。
  我们可以去讨论复杂的理论,与社会的“现实”,但是自身却与其发生着激烈的碰撞。
  下意识的远离人群,但是又对人群中的每个个体保持好奇。
  对“公认”保持警惕,但是又没有办法阻止自己区享受社交媒体上的赞誉。
  我们是否就是生活在矛盾与悖论之中,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特殊解?
  每一个个体,又哪里有那么特殊?

  这种疑问,不是换一个地方,换一种文明就能解释得清楚的,甚至换一种文明,还要先去理解这种文明背后的假定。 

  我们与这个世界鱼水相依,但也迫切需要水中稀缺的氧气,哪怕我们知道,氧气过多的地方,同样意味着死亡。

  我们希望拥有的“快感”呢?快感,又能否被替换成成功的喜悦,或者是廉价的快乐?

  当我们被打动的阈值越来越高,我们又如何去经历这平常的生活?去享受所谓的关心?

  哪怕海洋中有那么多鱼群,但也总是有落单的鱼儿。

  就像海中最大的个体虎鲸,总是一个人浅吟着悲歌。

  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领域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永远无法到达,但并不妨碍在本身的领域获得快乐,但一次次冒险的渴望与舒适的生活永远互相拉扯,让人在量子跃迁的两头倏忽。

  我不会忘记这座城市的美丽,哪怕它是那样平凡且平淡,甚至可能之中夹杂着罪恶,当一个东方面孔在狭窄的街道中独自穿越,如果说没有一点点恐惧和担心,当然是虚伪的,但那种探寻未知的快乐,与独属于一个人的美好,却在心中汇集成歌。

  哪怕周围熙熙攘攘,这个世界,就是属于我的呀。哪怕是异国他乡。

  原乡,又给了我什么?还是两者只是名实的分别?

  总是有些时刻让人希望写下些什么,哪怕这些文字是如此支离。

  舒服可能真的是留给死人的,但每个人又活得如此舒服。

July 9-10, 2019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如需转载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使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