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罪与爱同歌


你的控诉没有声音,却倾诉更多的真理。

  离最初的DDL已经过了两三天,今天说什么也要把史料长编写完给老师了,然后周末的两天加加油把中期写完,再花上大半周的时间把中期改一改,估计最近也就是这样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在这之中为自己找到一些乐趣,比如说刷刷微博看看这奇幻的世界,看看明星大侦探(当然,现在已经是叫“大侦探”了)又出了啥有趣的剧情——大概今天就是如此,首先整理完了两本书的笔记,然后就到了中午,去办了报销的事情,然后就是回来连看四集明侦一直到了下午四点——其实这个效率已经是很高的了——全程两倍速加上跳过最后的“大侦探合议庭”。其实并不是说最后一部分拍的不好,只是就是想找乐子的时候,就不要给我强上价值,这是一种更朴素而简单的情感,而这有时候更加打动人。

  当然也是因为前两周都没有更新的原因,这一周直接一次更新了四期,特别是将一个案件完整的更完了,还是“天堂岛”级别的,带有一丝丝恐怖、病娇的剧本——当然,更妙的是这期的主题,人人有罪,然后侦探反转。如果将其简单的概括为“girls help girls”或许就有些简单,我也并不想去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然这片子还有一个导向是让我们思考“普通”——这已经让这个片子承受了太多,而这也正是这部片子妙的地方,王鸥的动情是令人感动的,这同时让人特别不齿一些弹幕——我想,现在看弹幕也是一种“看个爽”,只是一种知道“嗷,有人在跟我一起看”的方式,但真的认真看内容,即便是在B站这样已经有一定的社区文化的地方,也是并不必要的。

  看完明侦,看到朋友圈被《求救!!!》一文刷屏(这篇推文在经历了一个下午之后被删了。被删并不令我意外,只是过了一个下午,还是出人意料的。),然后又是南昌地铁因疫情原因关闭车站,某国/地区的领导人又染上了新冠,脑海中浮现出两首歌,《无罪说》与《玫瑰少年》。当然我知道对后者也是有颇多争议的,但这其实与这首歌本身形成了奇妙的互文。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讲到过对于最近的疫情,乃至最近发生的种种时事,我从感动、愤怒到无感、心累,只觉在这个世界中表达是危险的。昨晚去听了新闻学院院长,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讲座,我当时就发了一条朋友圈,“在西操,我感到了一种坐在人民大会堂的感觉”,只能说,或许其讲的很多确实是有解释力的,但是在这样的语言表达的“包装”下,内容被编码为了一段段的“黑话”,从而丧失了其生动性与灵活性,从而也注定是不“入耳入心入脑”的,特别是最后一段,从开始讲“互联网就是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体现”的时候,再到对于十八大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成就全篇念稿,语速飞快(当然,也是有赶时间的因素)的表现来看,我就只记住了“在xxx上提出了yyy,在xxx上提出了yyy”“这些新论断与概括极大地丰富了马新观”,然后就突然到了最后“我们一定不负时代使命,利用我们的资源、制度与优势,加速推进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构建,将马新观融入到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价值体系、xx体系之中。我谈一些体会与情况,供大家学习参考。”大家茫然的鼓掌,尽管真的很热烈——很能够理解总理作完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会场的反应了——然后本来的提问环节被两位老师半是吹捧,半是总结的几段话就带了过去,在戛然而止地说了“下课”之后我才反应过来,这才是现在“新闻发布会”的生动写照。当然啦,你可以说我上面所说的一切都是带着某种“有色眼镜”,是具有预设的立场去讨论问题的。但这种戏谑的话语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原先严肃与僵硬的表达形成了某种消解,从而使得这些政治性的语言得到了某种意义上更大范围的传播。要记住,这是新闻学院的课,而新闻能被讲成这样,大概也就不难理解如今我们的宣传出版工作的种种迷幻现实——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是迷幻现实的现实上进行了迷幻现实主义的写作的结果。

  因此,在这种环境之下,不论述做出判断,提出建议都是危险的,甚至即便是陈述一个你认为的事实都是危险的。因为只要是表达,就是将自己的主观看法投射到客观物体上的过程,这多多少少会使得被反映的物体具有某种主观性,而在这个政治氛围与民粹主义上升的时代——当然,现在的思潮远不止这两种,一切本来正常的讨论,或者是事先就被“自我审查”,或者是之后被“群起而攻之”,到最后消解的是现实的坚固性与严肃性。我们其实是难以判断事情的真假的,因为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永远只是片面的信息。数字也可能是误导性的,因为局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们有真实的生活,我们有自己由时间而积累的经验。当然这同样是如琉璃般易碎的,但却似乎成为我们在这个动荡的世界所能依凭的唯一稻草。这或许是一种遗憾,或许也是一种宿命。

  “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April 8,2022

文中未标明的图片与文字均为作者创作,禁止转载。由于评论区技术问题,请通过邮件或Tape提问箱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