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scen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0%

编者按:本文为新雅书院2019年暑假社会实践前期调研采访记录,文稿原来自孔祥瑞、张劲波、胡嘉乐、谭亦琳、雷邓渝瀚;文稿整合雷邓渝瀚,本文中文字未经当事人审定,仅作为聊天记录分享。
  我一直想着,自己对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一直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尤其是对《论语》这样的书籍,晦涩难懂,只求背完。——或许这也是对哲学思想的一种长久以来的偏见吧。它或许更多是给我们一种信仰,一种心灵上的指路航标。前人的智慧,就算苦口,也是良药。从本篇文章开始,本博客将会陆续推出2019暑期社会实践的有关推送材料与行记,既是一种纪念,也是记录一种思想转变的过程。

阅读全文 »

2019暑期LSE暑校&实践纪行第0\1天

笔者按:还记得半年前去希腊的行记,成为了这个blog最初的系列。半年之后,又有机会造访英伦,承接之前的三篇论语推送和之后会陆续推出的学工学农随感,一起会构成这个暑假的系列推送。而这次的LSE之行,不仅仅是抒发感想这么简单,还有暑校的课程和实践的任务。未来可期。

阅读全文 »

  我迫不及待的想写下这些文字,因为知道,很多时候,思维的思绪往往就是一闪而过。
  早上,我们明白了独立和自主的优越性。
  尽管我们也可能做错很多事情。
  但是那些都是我们的经历。

阅读全文 »

总还是希望能够有一种仪式感,能够用一篇长文,去总结这一年,至少是这个学期。

阅读全文 »

  大连和沈阳是一次去的。
  或许这样的对比多少有些不公平
  记忆仿佛在某些时刻中断,又或许是种保护。
  只有沉淀会出收获。

阅读全文 »

  列车现在飞驰在隧道中,无边的黑暗阻挡了海的蔚蓝,这何尝不像是生活?

阅读全文 »

  这一次,也计划了很久的旅行吧。
  我发现我自己,越来越习惯一个人撑伞,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看风景。
  那本就不完美的表现欲,只有自己知道。
  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

阅读全文 »

  这篇文章,本来是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毕竟一天之后,是两篇论文的DDL,但我还一篇都没完成。
  但是我又是如此急切的想写下这一片,是从高中的感动之中,趁着理性和期待还在,去回首这两个学期。
  我们知道了太多之前不知道的面向,见到了许多有趣的灵魂,但是我们自己呢?  
  这篇大概不会像宇薇一样发朋友圈,我感觉对比起来,我实在是十分的平庸——尽管在另外一些被公认的方面,仿佛我更加闪闪发光,但是这种发光,又何尝不是在透支自己的未来呢?
  或许上面的这个判断根本就不成立。

阅读全文 »

  谁会想到,这座我以为我十分熟悉的城市,在离开一年之后,突然能让人看到太多太多不同的面向。
  一种熟悉的陌生化。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原来如此肤浅。

阅读全文 »

你的未来,从不取决于任何一场考试!还记得那篇课文《在桥边》吗?在桥边的我,绝对不会把一个鲜活可爱的姑娘加减乘除。再次向海因里希·伯尔致敬!
——摘自https://www.meipian5.cn/27q03w0n?share_depth=6&user_id=ohbsluHZ2Cc5svYAXPphpQ1LTSxw&sharer_id=ojq1tt3x1FkN5KqMgkYvr4rXI8yE&first_share_uid=1000&share_user_mpuuid=0e5a9e8d46d5bb5c9aa4bd9a30043f6a&v=4.12.1&share_source=timeline&from=timeline, 徐晶臻老师留言

阅读全文 »